重慶市工業學校 以“紅巖文化”為核心 構建紅色育人新模式
重慶市工業學校是一所有著66年辦學歷史的中職名校,學校毗鄰紅巖村,被譽為“紅巖光輝照耀的地方”。建校以來,“紅巖精神”始終在學校的血脈里延續,特別是近年來,學校立足職業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紅巖精神”的學習發揚與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機結合,打造“紅巖精神”教育基地,構建“紅巖文化”中職特色育人新模式,加快形成“三全育人”新生態,走出了一條職業教育的發展新路。
弘揚“紅巖文化”
營造紅色育人氛圍
重慶市工業學校高度重視“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建設,立足職業教育,打造了“紅巖鑄匠心”特色校園文化,致力于將“紅巖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并著力營造“紅巖文化”育人氛圍。
首先,建立以“紅巖文化”為底色的“崇德、鑄魂、匠心、尚上”校園文化,包含校訓、辦學理念、校風、學風、教風,譜寫校歌、提煉教師誓詞和學生誓詞等。同時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方案》,將“紅巖文化”融入校園環境,建立了“紅巖精神”德育活動實踐基地和“紅巖精神墻”,建成了紅巖展演廳、紅巖榮譽風采室、紅巖演藝中心等7處紅色文化活動場地,營造了濃厚的紅色育人氛圍。其次,構建“理論+實踐”的課程架構,以“紅巖精神”為主線,以紅色文化為基點,編制配套的校本教材,設置紅色文化課程體系,實施課堂“5+1”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學好、說好、用好“紅巖精神”。
多維協同共建
打造紅色育人陣地
“紅巖精神”作為先進的文化形態所體現出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和高尚情操在學校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充分發揮“紅巖文化”的德育功能,將其作為改革中的中職學校德育與思政工作的載體和資源,打造“紅巖文化”育人陣地。
首先,學校與紅巖聯線、重點企業共同打造傳承“紅巖精神”德育基地,建立“三大板塊、八條主線”縱向貫通、層次遞進的德育基地網絡,包括宣傳信息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德育工作研究中心三個“紅巖”中心和紅巖通訊員部、紅巖講解員培訓部、紅巖詩歌頌部、紅巖舞蹈部、紅巖之光合唱部、紅巖創意文化工作部、紅巖榮譽風采部、紅巖演藝部八個“紅巖”部,形成了橫向交織、互促互動的德育實踐活動體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其次,組建以共產黨員為主的百人講解團,積極開展“四史”教育,宣講紅巖故事。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建立了紅巖合唱團、紅巖思政社等30余個社團,打造了紅巖思政劇展演、“紅巖班”、“周恩來班”等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特色評選、紅色研學活動,使重慶市工業學校成為全市中職教育的特色品牌。
堅持“五育并舉”
構建紅色育人體系
學校根據中職學生特點,堅持“五育并舉”,充分調研專業發展,重構了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等10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及思政育人規律,制定了從習慣養成到創新創業的“五位一體”德育培養目標。通過在各個年級分階段開展“行為規范專項教育活動”“實習大講堂”“創新創業論壇”等特色活動,以及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各類知識技能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總體實現“有德成人、有技成才、有職成業”螺旋式前進的德育培養。
成立“紅巖思政”工作室,將“紅巖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大力推動思政課程建設,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開展課程標準修訂、課堂教學設計優化、特色示范課堂展示等,打造了一批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實現了育人質量的不斷提升。
提升育人成效
編制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進一步提升育人成效,聚焦學生德育終身發展,學校系統開發了紅色文化育人模式評價三級指標體系,明確了中職文化育人的領域、單元和指標,納入育人條件、育人過程、育人效果等要素,編制了《重慶市工業學校紅色文化育人工作評價體系》和“全員全域全時”的“三全”評價機制,以“第二成績單”全面記錄學生成長。
重慶市工業學校打造的“紅巖文化”中職特色育人新模式,通過對紅色資源的挖掘與對紅巖精神的傳承,令學校德育和思政工作成效顯著,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中,學校共榮獲54項一等獎;學生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獎38人次,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6人次。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逾96%。同時,學校還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挖紅色育人資源,抓思政創新團隊建設》等10余個典型案例在2021年榮獲全市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學校先后獲得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重慶首批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陳雅娟 衡思宇 萬可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