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德術兼備人才 ——聚焦吉首大學醫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建設
吉首大學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兩地辦學,是湖南省屬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醫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是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國家民族事務管理部門“湘西苗醫小兒推拿醫工交叉與轉化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中醫學術流派“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國家重點民族醫醫院“湖南省民族中醫醫院”,堅持“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輻射全國、服務基層”的培養定位,致力于培養掌握針灸、精通推拿、擅長小兒推拿的高素質應用型中醫專業人才。
黨建引領,以思政教育為路徑,鍛造德術兼備中醫人才
學生黨支部是服務師生、凝聚人心、促進專業建設的堅強戰斗堡壘。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支部黨建促進醫學教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有湖南省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優秀項目“仁心特色成長輔導室”,每周固定時間由黨員或朋輩輔導員通過談話、問卷、網上交流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困難訴求、意見建議。2022年,吉首大學醫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被國家教育部門遴選為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彰顯了黨建育人成效。
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師生專業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志愿服務等過程,共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中醫課程思政教育格局。2021年“投身鄉村振興,助力健康中國”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中,賈元斌擔任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潤雅鄉,開展醫療現狀調研、康復知識普及、急救知識培訓及針灸推拿義診,累計服務800余人次,被評為全國表現突出指導教師,該年度全國僅25人、湖南省僅1人獲此榮譽。
醫教協同,以師資建設為重點,提升中醫臨床教學能力
高度重視醫教協同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學生人數多、分布廣、學時長、跨度大的特點,以3家附屬中醫院(三甲)為核心,與3家三甲實習醫院、5家社區醫院共同打造醫教協同戰略聯盟。湖南省民族中醫醫院作為附屬中醫院,瞄準一流標準,重視中醫、西醫、民族醫“三醫聯動”,通過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發布了43項土家醫藥標準,整理出版民族醫藥專著40余部,獲各級科研獎勵70余項,促進針灸推拿學一流本科專業高質量發展。
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關鍵是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邵湘寧、譚曉文被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遴選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李中正、鄧瑜、賈元斌被國家教育部門中醫學類教指委評為全國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大賽本科組優秀指導教師,王小軍被評為“湖南省最美醫生”,專業負責人李中正受邀擔任湖南省中醫藥管理部門中醫藥類專業設置標準論證專家。培養了一批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中醫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造就了湖南省名中醫和“武陵人才”,創建了湘西首批“名醫工作室”。臨床帶教老師李淑靖、彭南彩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少兒推拿技能競賽第二名和第三名。
深化改革,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創建“三依托、三融合”育人體系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促進中醫臨床能力培養,突出針灸推拿特色,構建課程初訓、實踐周復訓、強化訓練精訓的“三育”實踐教學體系。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落實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教學激勵機制,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教師能力培訓和課堂競賽活動,全面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培養理論功底深厚、中醫診療技藝精湛、代表流派特色、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針灸推拿人才。
創建“三依托、三融合”育人體系,即依托“湘西劉氏小兒推拿”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省級專長絕技的載體優勢,將中醫適宜技術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依托學校學院9個國家、省級教育科研平臺優勢,將臨床技能、科研創新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依托國家中醫流派傳承優勢,將流派建設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一大批優秀畢業生被免試推薦或考入復旦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攻讀研究生。近三年,學生參加全國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大賽、全國社會實踐“千校千項”匠心傳播好作品遴選、全國醫學生解剖繪圖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比賽獲獎50余項。
(李中正 王冰卉 張羅琴 鄧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