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積極拓展中小學生博物館研學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1-04  閱讀:次   |
42.9K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揮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功能,中小學生博物館研學教育有了豐富實踐和長足發展,為培育和提升廣大青少年的歷史思維、精神素養、文化自信發揮了重要作用。

  博物館研學要更加注重拓展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從歷史來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而不斷被強化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的定義經過多次修改,2022年最新定義強調,博物館需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博物館是重要的社會教育基地,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全國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中,博物館占據總數量的一半以上。之前,北京市教委推出了中小學“四個一工程”,要求中小學生在校期間分別參觀一次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天安門升旗活動。實踐證明,學校與博物館通過教育資源整合,可以多渠道、多方位地對學生多方面素質進行培養,讓學生走進博物館接受社會、自然、科技、歷史知識的全方位熏陶,達到博文廣見、卓有通識的目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館作為中華燦爛文明的縮影和承載,是充滿思想、知識和歷史經驗的圣殿。河南“文明溯源——歷史文化博覽之旅”研學路線中,學生們可以在參觀研學殷墟遺址的甲骨時追溯文字的起源,在參觀研學河南博物院的賈湖骨笛時聆聽中華音調的歷史回響……這類的博物館研學教育與課堂教學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可以讓青少年身臨其境地感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博物館研學教育要努力實現從實物教育到精神教育的轉變,聚焦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透過一件件實物,從“看見”到“洞見”,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培育家國情懷、人文素養、歷史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博物館研學要更加注重貼近青少年的特點和需求。在傳統的教育模式當中,教育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信息,但大多構造的是二維知識空間,譬如講課本、看視頻或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等,而實地考察可以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讓學生將實地感受與課堂經驗聯系起來,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博物館研學教育與學校課程有機銜接至關重要。有的研學課程脫離了或超越了青少年當前的認知水平,會帶來一種看不懂、不想看的感覺;有的游戲化、商業味太濃,出現“只娛不學”、走馬觀花、沒有引發學習行為的現象,嚴重影響制約研學的質效,都是應注意防止的。

  2021年全國博物館共舉辦教育活動32.2萬場。博物館和學校需要注意拓展教育活動內容,強化博物館教育課程開發與教育目標、教學內容的互補和有機融合。要做好與學校的溝通,及時掌握學校和學生的教育需求,充分了解青少年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搞好分齡設計。小學階段應著重體現趣味性和故事性,讓學生了解基本內容和有關背景;初中階段應著重體現實踐性和體驗性,讓學生理解基本觀點;高中階段應著重體現探索性和研究性,引導學生提出觀點和深入思考。特別要保證知識性、科學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避免研學課程呆板和缺乏創新。在課程設計上,需要吸納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也需要考慮設計學生自主參觀環節和情景,以促進深度學習,引發獨立思考,增強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多聽、多看、多思考的習慣,讓博物館研學真正成為青少年想要的課堂。

  博物館研學要更加注重融入科技和時代元素。我國博物館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已成為世界上參觀博物館人數最多的國家。預計“十四五”末,全國備案博物館數量將達到6500家,年舉辦陳列展覽數量達3萬個,年觀眾數量達14億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落實總書記要求,許多博物館借助新的科技智能手段,讓文物、歷史、文化“說話”,使文化遺產內容可視化、歷史信息情景化,青少年可以得到更好的沉浸式體驗,提高了教育實效。近兩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各種云直播、云觀展等,把展覽、講座、沙龍等整合在一起,讓厚重的歷史得以輕松、有趣、活潑的方式打開。

  當前,我國博物館總量龐大,各地各級的博物館資源配置卻存在著不均衡性。從實際看,發達地區的博物館教育有了很好的嘗試和發展,而其他地區的博物館教育資源配置還比較匱乏。博物館研學教育應加快發展融合信息化智能化元素,拓展“博物館+科技”“博物館+網絡”“博物館+文旅”等路徑,讓文物“轉”起來、“智”起來、“動”起來,用新技術新形式新網絡語境等多元化手段與觀眾鏈接,走進青少年的心中。要大力推動和加強博物館網絡資源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網上博物館資源平臺和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庫,讓更多青少年享受到優質博物館教育,從內心深處建立起強大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作者劉中陽系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碩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