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 校企共享共贏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是為配合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服務區域外資企業而設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校舉辦方從建校之初就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辦學,在全國率先探索PPP辦學模式,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自主辦學的現代學校制度,營造多方參與、開放共享的育人生態。
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學校在建立之初就仿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NYP)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門、著名跨國公司、國內外知名高校等27個成員單位組成的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董事會里有政府人員,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人員和企業人員,進入學校董事會的企業絕大多數是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頭部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如博世汽車、三星半導體、華興源創、博瑞生物等。
董事會是學校的最高決策機構,院長會議作為執行機構,黨委領導下的工會和教代會起到監督保障的作用,基本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即股東投資,企業和高校參與,院長負責管理。
從院校設計、師資培養、課程安排、實訓基地建設、教學理念等,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都借鑒了南洋理工學院成功經驗。“混合所有制”辦學體制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學校事業創新發展的兩大法寶。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
學校遵守自負盈虧的市場管理原則,嚴格按照市場原理組織教學行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生需求為抓手,始終保持著高度敏銳的市場意識,通過市場化實現學校資源和要素的優化配置,強調辦學效益,有效地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此外,學校導入質量經營管理的理念,獲得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日常管理服務方面,學校借鑒新加坡親商服務模式;在品質管理方面,學校強調引進具有工程背景和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由“粗放式”管理轉向“練內功”管理,注重內涵建設,提升學校軟實力。
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校企合作
學校積極開拓校企合作新路徑、新模式,主動融合核心教育資源。目前建立產學合作單位超過1100家,其中,駐校企業32家,主要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89家。
通過“引企入校”,學校解決了實訓設備投入與維護、真實場景和載體的專業教學等問題,創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
通過“共享共贏”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校企資源,實現了學校里有企業的車間,企業里有學校的教室。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六種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SAMSUNG培訓工程師模式——人才資源共享,PHILIPS共建實訓室模式——設備資源共享,AMD模式——人才資金資源共享,BOSCH訂單式培養——培訓資源共享,CHARMILLES模式——硬件資源共享,依維特教學工廠模式——空間資源共享,基本覆蓋了高職領域校企合作的所有模式。
學校遵循“國際職教理念、本土創新實踐、區域成果分享”的辦學思路,緊貼園區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發展需求,立足園區,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了近4萬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作者王應海系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