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培養鄉村教育人才
近年來,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堅持“面向基礎教育、研究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發展思路,圍繞桂北鄉村基礎教育發展人才需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育人作用,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提高課程育人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三新三會”全科型鄉村小學教師。
凝聚共識
完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
課程思政建設必須有一套健全的育人機制。2020年,學校成立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和指導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定期聽取各單位、各部門工作報告并解決有關實際問題。2021年,學校成立了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負責關于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統一規劃和管理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同時在各教學單位同步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完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逐級分配任務,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學校整體推進、教務部門牽頭抓總、二級院系落實推進、相關部門聯動、教師發揮主體作用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格局。完善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促使各學科教師同向同行、同心同德,共同達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鄉村教育育才”的思政目標。
結合特色
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課程思政建設一定要在課程體系上下功夫,學校結合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深化“走藝術興學路,創特色師范牌”辦學特色。構建教師教育類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體系,在“五能模塊”中的師德教育能力模塊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引導師范生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發展鄉村優質教育的職業理想;專業基礎能力模塊課程教學要突出課堂育德、典型樹德、規則立德,培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鄉土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專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教學要培養學生爭做“四有”好老師;教師教學技能模塊課程教學要在“會備課、會上課、會藝術”等技能訓練中培養學生服務鄉村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藝術實踐技能模塊課程教學要引導學生立足廣西鄉村地區,掌握藝術實踐技能,積極服務鄉村基礎教育。教師教育類專業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深入挖掘教育資源中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積極探索結合專業學思政、結合思政講專業。切實打通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使課程思政建設深入人心。
以賽促教
提升課程思政育人能力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關鍵在教師。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通過探索課程思政建設,構建起“以賽促教、培訓賦能”工作模式。組織500多名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培訓,成功舉辦4屆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共評出一等獎31項、二等獎44項、三等獎64項;學校通過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踐行“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時代鄉村教師”歷史使命,深化教師教育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課程思政建設新方法、新途徑,豐富課程育人內涵;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錘煉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技能,使課程中的核心價值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強化學生熱愛家鄉、志愿服務鄉村基礎教育的情感。
以點帶面
擴大課程思政育人效應
學校先后出臺了《“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認定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2019年以來學校共建設32門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示范課程,同時學校還積極培育和申報自治區級以上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朗誦藝術”課程入選國家繼續教育類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授課教師入選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鋼琴”“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理論基礎”“古代漢語”“學前教育學”“中國文化(英文)”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部門認定為自治區級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通過示范課程引領全校教師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持續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建設。構建起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為打造師德、師能、師藝相統一的新時代鄉村小學全科人才培養做出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立足本土
厚植課程思政鄉村情懷
鄉村教育情懷是師范生在鄉村教育中干下去、留下來的精神支柱。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注重融入振興鄉村的理念教育,通過“課程融入、主題活動、典型示范、實踐養成”四位一體的鄉村教育情懷培養,不斷強化師范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堅定師范生為鄉村教育作貢獻的精神以及服務意識,增強師范生的職業認同、鄉土認同感,使師范生從內心愿意扎根鄉村,振興鄉村教育。
(楊紅秀 石群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