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德育建設 培養“陽光少年”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外國語學校的德育特色實踐
教育要有態度,更要有“溫度”。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師大附外”)銘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為行動總綱,秉持“我們在陽光里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和“學有優長,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以“陽光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契合點,建設“陽光和諧”的校園文化,打造“溫暖敞亮”的教育境界,培養感恩、自信、樂學、善思的“陽光少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化潤心
陽光育人啟新篇
師大附外歷史悠久,20世紀60年代,曾是成都市工農兵中學,之后轉為成都市第四十六中學。2010年,根據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學校暫停高中,加掛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外國語學校校牌,建成一所有特色、高品質的寄宿制外國語學校。
幾年前,經過多方探討和研究,學校確立了“我們在陽光里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以“陽光文化”為引領,積極推進“五育并舉”。陽光是明亮的,學校追求“敞亮”的教育,在“做大格局,做高標準,做細過程,做精品質”的精神引領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陽光是溫暖的,學校追求有溫度的教育,“于人善待,于事盡心”,通過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建設家長學校等,搭建家校共育的平臺;師生和家長走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借助四川師范大學及其他社會資源,在全方位育人的過程中,營造和諧的家校社氛圍;陽光是普照的,學校追求普惠的教育,倡導有教無類、全面發展;陽光是七彩的,學校充分發揮師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名教師發光,讓每一名學生出彩。在“陽光文化”的浸潤下,學校發展翻開了新篇章。
課程筑基
“七彩德育”促成長
《釋名》云:“德者,得也。”學校坐落在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街道,緊鄰成都文化符號李劼人故居,有歷史積淀,亦有君子之德。
在“陽光文化”核心理念的引領下,學校整合教育資源,打造“陽光文化”的教育品牌,形成了“陽光德育”課程的七大內容體系,包括紅色理想課程、橙色活力課程、黃色感恩課程、綠色和諧課程、青色責任課程、藍色創新課程和紫色誠信課程。學校德育處組織教師開發德育校本課程,將德育內容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年級活動為單元,以一月一主題活動的形式,系統推進德育課程實施,形成了三年一貫的“德育課程地圖”。
例如,在綠色和諧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學校開發了“廚余垃圾堆肥”“舊物改造”“節約用紙”“節約用水”和“節約用電”等系列以“零廢棄”為主題的課程。這些課程的實施,大多涉及跨學科知識的運用,在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達到提升文明素養和環境素養的德育目標。
評價助力
全面發展提素養
師大附外圍繞學校“陽光文化”設置“七彩陽光少年”“特色陽光少年”(分七類)和“十佳陽光少年”三級評價體系。“七彩陽光少年”的評選,以成都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為依托,綜合考查學生在思想品德、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藝術修養和勞動與實踐五個維度的發展情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體學生的參與。“特色陽光少年”的評選注重學生在某一個維度特別突出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兼顧學生全面發展與特色發展,采用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的方式,讓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都“看得見”。
實戰礪能
卓越品質鑄輝煌
隆冬時節,寒風蕭瑟,而太陽催生萬物,揮灑溫暖,學校師生沐光而行,滿載而歸:四川省第二屆“貢嘎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亞軍、成都市校園足球T聯賽總冠軍、成都市第三屆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評活動特等獎、成都市首屆青少年越野滑雪(滑輪)比賽甲組4×400米團體冠軍……
在師大附外這片教育沃土上,莘莘學子茁壯成長,用行動彰顯風范,用實力詮釋優秀,將一個個精彩瞬間定格;教師因材施教、“順木之天”,被評為優秀德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黨員先鋒教師等;在省市級演講比賽、機器人競賽、科創大賽、陽光閱讀活動等比賽中,多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教練”“優秀指導教師”和“優秀裁判員”……
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卓越,學校的辦學品質穩步提升,社會美譽度日益提高,吸引多所外地學校到校參觀學習。學校先后榮獲成都市校風示范校、成都市文明校園、成都市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研究實驗學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動基點學校、成都市環境友好型學校、成都市錦江區校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四川省綠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稱號。(劉昌斌 楊麗 曾宏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