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技大學 以植物園為依托 搭建“五育并舉”大舞臺
廣西科技大學植物園坐落于學校柳石校區,園區劃分為果林、花林、藥林、校友林四大區域。作為為數不多的擁有獨立植物園的高校之一,學校不僅形成了獨特亮麗的校園人文景觀,同時依托植物園強大的資源優勢,建立了思政教育、科創教育、傳統體育、人文教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構建“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使思政教育“活”起來,學生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有了全面提升。
堅持德育引領
筑牢思政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在為學生打造目光可及、雙耳可聽、伸手可觸、心靈可感的全方位生態文化環境的同時,注重把生態文明教育滲透于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植物園,與思政教育融為一體,在園林中開展“聽見自然的聲音”“綠色校園你我同行”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尋寶游戲、攝影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接地氣”的形式,使身處“拔節孕穗期”的在校大學生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的內涵,培育家國情懷。郁郁蔥蔥的校友林,見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的成長軌跡和青春年華。每年的校友日,畢業校友及在校學生種下一棵棵樹,讓它們在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這不僅承載著校友們對師長、對母校、對社會、對國家的感恩之情,同時也傳播了學校精神,激發學生向先進榜樣學習的內驅動力與薪火相傳的堅強毅力。
堅持智育提升
搭建科創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植物園中的藥林是得天獨厚的中醫藥種植環境,是醫學專業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師生可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在園內現場進行分類教學活動。醫學生通過實地采集樣本、解剖觀察,不僅學習了藥用植物的生長習性和規律,同時還鍛煉了“神農嘗百草、時珍遍明川”的意志,其他非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掃描植物名牌上的二維碼獲取相關知識,通過醫藥知識科普領悟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學校充分發揮在醫藥研究方面的獨特優勢,與屬地柳州市的龍頭企業兩面針、金嗓子等共同在基地培育中醫藥發展項目,企業帶頭人深入田間地頭,積極主動參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切實把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為加強校市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及技術支撐。
堅持體育鍛煉
拓展傳統體育實踐基地
學校堅持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基因,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方式,把武術、踢毽子、棋類等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精髓融入自然、融入實踐,把體育課堂設在園林里。青年學生在空氣清新、氧氣充盈、綠樹成蔭的植物園中鬧中取靜,打太極、踢毽子、練八段錦,這既體現了傳統體育的時代性與民族性,又蘊含著科學性與趣味性。學校武術社團、太極拳社團等社團組織將植物園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載體,打造“傳承體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校園文化精品項目;植物園以傳統體育類學生社團為宣傳媒介,通過多種平臺凸顯植物園的價值,兩者相得益彰,共同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讓中華傳統體育在校園綻放光彩。
堅持美育涵養
穩固人文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植物園中的果林花林,一年四季花香滿園,每一粒種子都是學生親手種下的。花卉從萌芽、抽枝、展葉、開放到結果的成長過程,就是學生感受自然之美、尊重生命之美和藝術之美的過程,通過對這個過程的現場分享,學生科學地認識了自然,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收獲了更多幸福感。學校在植物園中積極探索“園藝療法”與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園中舉辦插花、花卉寫生、DIY等各種形式的園藝相關活動,使參與者全身心投入,以藝術創意把大自然的美濃縮為藝術品,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塑造陽光向上的積極心態。
堅持勞育實踐
夯實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把勞動實踐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依托植物園的建設全面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低年級班級在園中立牌認領勞動責任區域,“分田到戶”,定期清理植物園的雜草、枯枝、枯葉,保持植物園干凈整潔,實現全員參與。從責任區的認領到班級牌的設計、任務的分工,再到樹種的培育、果實的豐收,學生不僅增強了對勞動精神的體驗感受和認知理解,而且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創造了有價值的勞動成果,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實現全過程參與。植物園勞動實踐教育將勞動實踐時數納入共青團第二課程成績單學分管理,讓學生主動參與,同時與校園文化品牌創建活動相結合,各二級單位以項目化形式精心設計勞動教育內容,給予立項經費支持,評選“最美家園”,在園區內形成怡情養志、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觀,實現全方位參與。(藍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