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樹人小學校 揚“六育”文化 鑄“樹·人”精神
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范學生。植根于地方文化資源與歷史傳承的“土壤”,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樹人小學校從在地文化資源、學校歷史傳承、學校辦學特色等諸多要素中逐步衍生并提煉了“樹·人”的校園文化內涵,力求為學生成長營造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同時,在《“鹽都未來工程”小學教育行動指南》的指導下,榮縣樹人小學校以有效提升學生可持續學習和發展能力、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為目標,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踐行“五育并舉”,分低中高段提出學生發展目標、實施計劃和評價機制,全面落實“課程、課堂、活動、實踐、環境、文化”六大育人體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特色課程引領
加快素質提升
課程育人方面,榮縣樹人小學校嚴格落實中小學課程設置,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根據學校的本地資源和學生培養目標,開發“好習慣成就大未來”新生“入模教育”等校本課程,分“德育篇”“教學篇”“安全篇”“就餐篇”四個篇章對一年級新生開展“入模教育”,讓新生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學校開發了涵蓋藝術(舞蹈、鼓號、電鋼等)、運動(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益智(“四棋”、魔方、編程等)、生活(鉤針編織、烹飪等)等方面的147門特色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和興趣愛好選擇學習,進一步培養特長。此外,學校開設了“家長講堂”“親子共讀”“親子運動會”等家校共育項目,讓家長走進校園,攜手共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課堂育人方面,榮縣樹人小學校不斷優化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實效課堂改革,實施“一環四步”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分為“預習”環節和“引、學、講、測”四個步驟,以教研活動為抓手,以指導團隊為平臺,以課題研究為引領,提升教學質量。
為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校成立了“青年教師指導團隊”和“專家團隊”,把師徒結對從“一對一”轉變為“多對一”,并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對每一節省市縣的展示課、研究課、賽課進行專業指導和打磨,通過聽課、評課、再聽課、再評課,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活動實踐結合
彰顯知行合一
活動育人方面,榮縣樹人小學校根據“六樹”課程體系,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精心策劃“春季學科節”(語文節、數學節、英語節)、“夏季藝術節”、“秋季體育節”、“冬季科技節”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各類實踐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學校在重大節假日開展主題朝會活動,并在班級內舉辦學生成長成果展示,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藝技能的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每年邀請家長參加新生入隊儀式和溫馨的畢業典禮,共同見證學生的光榮時刻,共同回顧美好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實踐育人方面,榮縣樹人小學校將勞動和科學課程融合,開展養蠶、種植活動,開發了校本實踐記錄手冊《我是養蠶小能手》《我是種植小能手》,由學生親自觀察、實踐、記錄,培養勞動技能和觀察、思考、總結的實踐能力。
在此基礎上,學校分年級創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一至三年級開展“爭做家務小能手”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多項家務勞動;四年級開展種植活動,觀察植物變化,寫觀察日記;五年級開展“見習家長”活動,由學生安排家庭的日常生活,體會家長的艱辛;六年級開展“春節之旅”活動,強化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豐富文化內涵
提升辦學品位
環境育人方面,榮縣樹人小學校全面凈化校園周邊環境、網絡環境和社會環境,與執法部門和社區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充分發揮校園環境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
文化育人方面,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的浸潤作用,打造了“養蠶室”“種植園”“百草園”“科技館”“校園氣象站”“禁毒微基地”等實踐基地,為落實校本課程打造了32間專用教室,建設了“星空文苑——語文展示園地”“文明用餐明星班級評比欄”“班級風采展示欄”“體育明星風云榜”“開放圖書架”等展示平臺,營造育人氛圍,實現文化浸潤。
根據在地資源和校本資源,學校以“樹·人”的校園文化內涵為引領,打造樹人“六樹”(樹德、樹智、樹體、樹美、樹勞、樹心)課程,培育“六達(品格端達、學問通達、體魄康達、情趣雅達、四體勤達、心胸豁達)少年”,豐富文化內涵,提升辦學品位,力爭實現“樹樹有風景、人人都精彩”。
(但淑嫻)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