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湖北美術學院 發揮特色優勢 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4-22  閱讀:次   |
42.9K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思政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不斷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實現入腦入心,是當前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

  面對時代召喚,湖北美術學院以“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教學基地”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深入推進“思政+藝術”的思政課改革創新和“深度融合”的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著力打造具有美術學院特色、學生喜愛并終身受益的思政課程群,有力推動了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藝術實踐活動有機統一,構建起了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大思政”育人體系,提升了學校思政課價值引導和立德樹人的實效。

  整合紅色美術資源

  賦能“大思政課”

  湖北美術學院迄今已有百余年辦學歷史。學校整合紅色美術資源,著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價值引導功能。收集了200多幅與思政課教學相關的美術作品,特別是紅色美術作品和校史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教師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有機穿插使用,以圖證史、以論解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師還注重運用繪畫、雕塑、標語及郵票等實用設計作品,強化引導效果;同時運用這些資源里的故事增強趣味性,利用細節增強生動性,利用情感增強感染力,運用思想深化理論性,使學生切實受到思想熏陶和精神洗禮。

  深化藝術創作實踐

  拓展“大思政課”

  主題創作具有很強的自我啟發作用,也能激發主動的情感認同。湖北美術學院注重引導學生結合時代精神、重大題材、熱點問題等進行紅色主題創作實踐,如開展“畫說馬克思”“畫說雷鋒”主題創作,拓展思政課的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創作學習經典,促進成長。發揮造型和視覺設計專業優勢,結合重大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校園主題美術創作活動,如“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創作活動”,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堅持讓思政課和社會實踐立足于祖國大地,把實踐教學與專業寫生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促進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充分融合。各教學單位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引導學生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和藝術人文素養。學生在主題創作和社會實踐中拓展了知識面,牢固地樹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

  學校還大力拓展校外思政課教學資源,通過藝術服務社會,熔鑄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建好“藝術點亮紅土地”等團隊育人項目,團隊在多個地區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創作及展覽、紅色文化墻繪制作、紅色文創產品開發、歷史文化名人及革命先驅人物塑造、新媒體內容發布等活動,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合作模式,實現了實踐育人、大眾美育傳播等教育功能的融合。學校“五十三梯”漫評團隊關注社會熱點,創作漫畫時評,傳遞新風尚,弘揚正能量。同時,學校開展項目化的藝術實踐,如承接地鐵藝術工程、擔綱重要場館設計等,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藝術城市”建設活動;還組織學生開展國情黨情社情調研、紅色文化考察與傳承等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增強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自覺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家國情懷。

  同心同向同行

  推進“大思政課”

  學校積極推動紅色美術理論研究和作品創作,服務課程思政。成立了“中國紅色美術文化研究中心”,將研究成果服務于思政課教學和專業教學。研究中心匯聚并培育百年黨史、校史紅色美術資源及相關領域教學科研成果,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領航作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紅色美術文化研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新時代文藝和美育工作等熱點問題及專業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與理論實踐研究。

  同時,鼓勵引導全國美術專業教師參與研究,進一步梳理美術中的黨史及其精神內涵,與思政課教師同頻共振。建立了研究中心與專業院系聯系的機制,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對接、思政與藝術融合,并為相關學生社團配備思政導師。師生在抗疫美術創作、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紀念活動中的創作都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青馬學社”組織的“藝馨向黨——畫說馬克思”主題創作展被主流媒體報道。

  學校深耕鑄魂育人“責任田”,努力使“顯性”的思政課程與“隱性”的專業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構建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美術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美術資源的融合與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學生抗疫題材微電影作品《我的畢業課》獲第四屆“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二等獎。

  (陳筱)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