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創新教學理念 發展漢語國際教育
語言推廣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高起點高站位,牢牢把握以教學理念為統率、以創新辦學為目標、以特色教育為舉措的發展思路,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強化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帶頭作用,不斷實現辦學理念多樣化、目標制定科學化、特色創新合理化,夯實了學校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基礎。
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開闊教學思路
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深知,高校的管理必須符合建設現代化大學的需求,只有創新理念、辦出特色,辦學才能達到較高的層次,才能培育出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學院將漢語國際教育作為使命,全面服務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以“提升漢語國際教育質量”為主線,以學科融合與資源優化為平臺,深入推進漢語國際教育,在確保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形成、保持并不斷強化自身的相對優勢與核心競爭能力。
在新的歷史時期,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主動迎接挑戰,立足長遠,科學謀劃,未雨綢繆,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突出特色,發揮中心基地的帶動效應,創新國際漢語教學與科研基地的建設思路,構建開放型、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與科研基地,立足不同文化背景,在師資、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努力破解漢語國際教育的“瓶頸”。
創新辦學理念
進一步明確教學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教學全面創新,學院在歷史傳統、學科特色、資源優勢等基礎上進行了科學的規劃。一是以學院的發展為中心,高起點高站位,在教學思想上形成共識,立足漢語國際教育,不斷創新辦學理念。二是根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的要求,統籌安排,凸顯學校特色,促進各專業與有關專業的協同發展。三是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推進國際交流與溝通。四是以“優質”為主線,以“高水平”為抓手,強化教師隊伍,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在學科體系建設上,實現了語言理論學習與語言理論實踐的有機融合;在課程編排上,基本形成了語言學、教育學、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跨文化交際等支撐理論研究的課程群。五是以制度和機制的創新為重點,構建漢語國際教育的長期運行機制,健全完善制度和機制,因地制宜地確立符合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長效機制。六是針對學院的發展需求,在工作上進行了更多的調整和改進。首先是特色課程的選定,學院堅持“秉承傳統、吸納創新”的課程設計理念,在鞏固優勢課程的基礎上,重點開設精品課程。其次,學院在管理上區分了課程管理模式、教師管理模式和學生管理模式。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引進一批學歷高、能力強的教師。七是“以黨建為中心”,堅持求真、務實、創新,推進學院黨建工作。八是明確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建設目標,針對目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中常見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強調“五進”“六出”,即:理論、模式、標準、教材和人才的改進;從漢語自身出發,從師資與教學出發,從學習者出發,從學習環境出發,從教學資源與教學平臺出發,從歷史與文化的視角出發。
強化辦學特色
進一步夯實教學發展基礎
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按照“打造特色優勢”的理念,始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比較優勢,突出重點,走出特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優勢,以培養高質量的漢語推廣人才為第一要務,在漢語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努力將學院建成漢語國際教育的核心基地、人才培養基地與漢語教學和科研的重鎮。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等方面,學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地進行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在突出特色辦學、優化課程教育的同時,以學院的漢語教學基地為依托,以教育學、語言學、中國文化、中國文學、跨文化交際各課程群同向同行為路徑,強化學院的資源和教學優勢,打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品牌。
建立健全學科體系、打造課程“金課”和貫徹落實創新型教學理念,是高校穩定、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大力發展漢語國際教育,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是學院加速推進國際化大學建設、提升辦學層次的重點工作。學院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腳踏實地,集聚力量,創新辦學思想,突出特色,將學院在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中所形成的特點和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提高專業教學質量,解決專業教學中的困難,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漢語國際教育重要基地,為我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課程思政為抓手
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目標
在新文科建設的大背景下,南京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時代需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戰略。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在對本領域行業發展、畢業生就業情況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所需的專業能力、核心素養及價值目標。
漢語國際教育人才既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中國聲音的傳播者。專業的性質決定了學生的就業范圍大多為國際語言、文化交流領域。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外交關系,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面對國際合作的工作任務或者突發的工作狀況,應具備大局觀、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面對海外的工作生活環境,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課程思政建設正是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抓手。學院積極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把知識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所有課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專業層面上,學院在充分認識新時代教育教學新要求的基礎上,從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使人才培養方案為各項思政目標的落地服務;積極組織專業教師加強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編寫出版體現課程思政要求的教材、講義、教學資料等,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從課程層面上,專任教師都立足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課程的內容,細化和分解課程思政目標,將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專業教育的內容及形式有機融合,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莫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