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以“1+4”培養模式服務專精特新
作為浙江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雙高”建設,促進職業教育與專精特新企業深度融合,探索形成現代學徒制“1+4”培養模式,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支撐。近5年共計1851名學生進入浙江舜宇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公牛電器有限公司等39家寧波市重點制造業企業,校企共同培育國賽一等獎選手6名、省賽獲獎選手227名,學生中涌現出陳真、盧星星等獲得“浙江青年工匠”等榮譽稱號的技術技能骨干。1327名學生作為寧波市制造業急需的人才留在寧波市就業。
筑巢引鳳
“一中心、四創新”
一是激發協同創新中心活力。學校立足擁有國家模塑制品表面裝飾與智能成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家電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寧波市智能家電重點實驗室、寧波市品牌升級研究基地、寧波非遺保護利用研究基地5個國家、省、市級科研平臺,開展預研技術開發、學生培養、產學研合作、產業聯盟建設等工作。
2021年,學校與7家專精特新智能制造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項目經費248.5萬元。2022年5月,156個項目通過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等云端平臺發布交易信息,收到了來自全國的近60份專利轉讓需求,在與寧波市海曙區聯合主辦的海曙高校知識產權成果展示交易會上,共有11項成果以305萬元達成交易。
二是聚焦產業技術“四創新”。面向模具技術、智能制造領域,從制品表面技術向模具表面技術延伸拓展,構建模塑制品表面貼膜裝飾產業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通過集成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服務創新,幫助企業實現規模化、專業化、數字化的產品轉型,與寧波華寶百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開發高精度IMD塑料薄板類成型模具,與寧波博孚電器有限公司研發高品質復雜結構薄板塑件制造技術,此外還與企業合作開發了電子級高純度鋁精密制造與加工工藝、電動叉車零部件復合材料模具等。
學校根據合作緊密程度把合作的專精特新企業分為核心層、緊密層和服務層,按照核心層企業多維深度合作、緊密層企業“雙主體”育人合作、服務層企業教學就業合作的形式吸引寧波市專精特新企業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學生進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作的比例從2018年的20%增加到2020年的45%,平均工資從2018年的4653元增長為2020年的6382元。2022年,與寧波震?萍脊煞萦邢薰镜18家企業合作培養現代學徒共計341人,占智能制造類專業現代學徒的89.7%。企業聯合向學校捐贈模具38套,價值人民幣285萬余元;核心層企業向學校捐贈獎學金25萬元,連續捐贈5年。
“一融合、四對接”
抱誠守真
一是推進“崗位+文化+生活”融合。學校根據專精特新企業的生產周期和崗位需求,與企業共同制定《專精特新企業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及細則》;同時研究出臺了《學徒制期間學生的社團活動管理規則》,與企業聯合開展企生互動籃球賽、企業團建、企業技能競賽等富含企業文化的社團活動,為300余名學徒制作了《校外實踐活動登記本》,實現企業文化與社團活動融通。學校還與雙鹿電池-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創新學員管理和教育模式,在原有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員的基礎上,探索設立了“企業生活政委”,負責學生在企業現代學徒制培養階段的生活作息管理工作,從生活、思想等層面給予學生關懷、督促和支持。
二是推動校企合作“四對接”。為保障現代學徒制工作科學、規范、高效管理,學校成立現代學徒制工作協調小組,秉持管理與教育并重、管理與服務并重、管理與發展學生個性并重的原則,推動校企合作四個方面的對接:二級學院與企業對接,洽談教學、生活、崗位等條件保障;專業與部門對接,如工業設計專業與設計部門對接、模具專業與模具開發部門對接、機電專業與安裝調試部門對接、數控專業與加工部門對接;此外,還實現了學習崗位與生產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如寧波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學生提供了模具鉗工、EDM、CNC等崗位,浙江舜宇光學有限公司為機電專業開設機電及產品檢測技術等5門課程。
“一調整、四環節”
精準供給
一是實施學徒成長動態調整。學校建立了崗位匹配度評價體系,每名學徒都需要經過“輪崗—定崗—頂崗”的培養流程,實施動態調整,每名學徒有兩次動態調整的機會。一是“調一個部門”,學徒在崗位上學習滿一個月后,校企雙方首次評估學徒的適應度及學習效果,如果經評估不適應或不適合在某個部門學習,可以動態調整到其他部門學習;二是“換一家企業”,學徒在企業學習兩個月(調整部門一個月)后,經師傅和專業教師聯合評價,如果確實不適合在本企業或本產業工作,可以經過面試考核,動態調換到合作的其他專精特新企業學習。
二是設置精準育人四個環節。以“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為原則,設置崗前教育、崗位學習、專項培訓、團建活動四個環節。崗前教育的主要內容為企業文化、安全培訓、產品要點、生產流程、質量管理等;崗位學習實施“熟一個工藝、拜一個師傅、專一個崗位、精一項技能”培養;專項培訓方面開展產品研發及生產流程培訓,如寧波科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益生產”“專利創新點挖掘”“鋁合金陽極氧化工藝”培訓;此外還通過集體團建、生日活動、交友聯誼等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團隊、形成職業認同。
“一監護、四聯動”
保駕護航
一是建立一套“三覆蓋、二巡查”的過程監護措施。建立“流程規范、巡查到位、響應及時”的精細化管理制度,將學校全員育人機制延伸到合作企業,在合作企業內聘請師傅、班主任和輔導員,建立了“學校、學院、專業”三級協同的培養過程監護制度,制作了教師走訪企業的記錄表,記錄與企業、學生、學生家長在學生學習、未來發展、企業發展、校企共建課程、校企共同研發等方面的合作情況,實現專業教師下企業指導全覆蓋、班主任學情掌握全覆蓋、專業負責人企業巡查全覆蓋,學院組織巡查合作企業,學校隨機巡查培養成效。
二是建立四條“1+1”校企信息聯動渠道。通過“專業教師+企業師傅”“班主任+人事專員”“專業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分院院長+企業負責人”一一配對,建立了“信息暢通、反應快捷、處置有方、責任明確”的校企聯動應急預案,針對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突發疾病、疫情防控、自然災害事故等,明確校企雙方職責,確定事故報告、響應、處置流程,盡可能減少損失,保障學生權益。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周志春)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