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學院 堅持“三融”路徑 培養“三高”應用型人才
宿遷學院是江蘇省高等教育改革中應運而生的省屬本科高校。學校堅持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堅持融入產業、融入行業、融入企業“三融”路徑,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取得了明顯成效。2023年4月底,宿遷學院獲得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省屬高校)“爭先進位獎”。
聚焦產業發展導向
優化學科專業布局
學校緊扣宿遷市戰略需求謀篇布局,以校地共生發展為路徑,將學科專業建在產業上。圍繞宿遷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目標任務,緊扣宿遷市“6+3+X”產業體系和20條重點產業鏈,建立學科專業與宿遷市重點產業對接機制。基于學校現有的45個專業,重點打造四大工科專業群:打造信息科學類專業群,對接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大數據+”等產業鏈;打造智能制造類專業群,對接半固態成形制造、汽車及零部件、激光裝備、智能家電等產業鏈;打造生物與材料工程類專業群,對接食品加工、釀造(酒)、晶硅光伏、動力電池、膜材料、有機新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產業鏈;打造土木建筑類專業群,對接綠色建材、高端家居等產業鏈。同時發展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類等專業群,適應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學校現有本科專業與宿遷市重點產業的契合度已經達到64.4%。
瞄準行業發展前沿
建設合作共同體
學校構建和落實“1—8—45”產教融合工作體系,即在現有的8個二級學院全面推行“一院一品”計劃,每個學院均成立現代產業學院,同時實施專業對接行業(企業)“一專一品”工程,已經在45個專業實現與企業對接共建。在此基礎上,集中優勢力量,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現代產業學院。
學校自2016年與京東集團共建京東現代產業學院以來,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培養模式,推動校企產學研深度融合,互派20名高層次人才掛職或擔任兼職教師,共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實驗室、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共建專業6個、產教融合課程18門,聯合編寫教材4部,建成京東產教融合示范基地。2022年12月,京東現代產業學院獲批江蘇省重點產業學院。借鑒京東現代產業學院模式,先后成立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洋河學院等8個產業學院。2023年3月,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獲批國家工信部門“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目前,宿遷學院華為現代產業學院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
在大力實施專業對接行業(企業)“一專一品”建設工程方面,全校45個專業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主動對接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企業),與86家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與300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簽訂橫向項目515項,合同金額上億元,共建省級科研創新平臺8個,實現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融合共生,共同建立產教融合運行機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產教融合課程、共同編寫產教融合教材、共同構建“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2022年,軟件工程、物流管理2個專業獲批江蘇省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培育點,“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等3門課程獲批省級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2023年,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2個專業獲批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流管理2個專業獲批江蘇省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建設點。
錨定企業發展需求
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
學校錨定企業“突出應用、全面發展”的需求,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特色化發展之路,著力培養以“高成長型、高競爭力、高適應性”為特質的宿遷學院創新型應用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度持續提升。近三年,畢業生獲得各類技術技能證書2760件;學生發表論文486篇,獲批各類專利等知識產權158項,孵化學生創業公司3家,獲批省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26項,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學科競賽中榮獲省級及以上獎項2342項,其中國家A類學科競賽獎項98項。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宿遷學院位列第299位。學生的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等各項人才培養可比性指標均位于省內外同層次高校前列。畢業生就業面向與企業需求吻合度高,符合企業招聘與人崗需求定位,2019—2021屆本科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度分別為68.57%、67.62%和68.45%;畢業生就業崗位適應性較強,2018屆畢業生中三年內有58%獲得職位晉升,其中從事工程技術職業的畢業生有73%獲得技術職稱,從事會計職業的畢業生有81%獲得技術職稱,師范類專業畢業生有97%獲得技術職稱,78%的畢業生對就業現狀表示滿意。
(陸海霞 王海峰 王鳳俠 曹志成)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