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拓展思政育人渠道 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21  閱讀:次   |
42.9K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是2002年9月經湖南省政府部門批準成立、由湖南省屬綜合性大學吉首大學舉辦、教育部門確認的一所獨立學院,正在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堅持黨建引領

  筑牢思政育人陣地

  學院注重學生的思政理論學習,將黨的創新理論作為主導,把思政課程作為理論學習的主陣地。一方面,設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黨建課程,加大教材研發力度,不斷提升思政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能夠系統掌握黨建知識,堅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學院依托宣傳統戰部、學生工作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思政育人制度,包括制定和實施思政育人工作規劃、建設思政育人課程體系、制訂青年思政教師培養計劃等,促進思政育人工作有序進行,確保思政教育長期穩定發展。例如,邀請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付宏淵在學院大禮堂開設講座,以《中國式現代化與青年使命》為題,為學院800余名師生代表講授思政課,深刻闡明了為什么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詳細解讀了高等教育應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怎樣的支撐,明確分析了青年學生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應該有怎樣的擔當和作為,為新時期學院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鮮明的方向指引。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構建協同育人格局

  為突破以往思政課程的局限,深化思政教育內涵,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學院立足協同化育人理念,切實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發展的全新育人格局,有效提升思政育人水平。在課程設計方面,學院注重在學科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與學科知識有機結合。通過制定相關規定,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增加思政教育內容,如在經濟學課程中引入社會責任理念,在工程實踐課程中強調科學精神,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在教學方法方面,鼓勵教師探索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辨能力。例如,運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問題解決等教學方法,開展思政案例教學和思維導圖等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提高思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實踐活動方面,注重將課程思政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和實踐鍛煉的機會。學院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志愿者服務等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加深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與理解。此外,學院建立了全新的評價機制,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全面能力的評價,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積極探索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方式,使評價更加公正、客觀和科學,更好地突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效果。總之,學院在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提升了思政育人整體效果。

  依托校園文化陣地

  營造思政育人環境

  學院充分依托校園文化陣地,努力創設良好的思政育人環境,旨在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學院定期組織不同類別的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文化賽事、主題講座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既能接受文化熏陶與情感滋養,又能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學院還廣泛開展經典名著閱讀、詩歌朗誦、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活動,并邀請專家學者和文化名家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在欣賞、創作的過程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豐富精神生活。同時,學院十分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積極向上、紅色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例如,通過校園環境的布置和裝飾,弘揚紅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借助紅色文化展覽、圖片墻、紅色書吧等形式,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通過開設文化課程、文化實踐活動等,引導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學生的文化自覺。為進一步拓展校園思政育人空間,學院充分利用各類校園文化載體,搭建思政育人平臺。例如,構建多功能的文化空間,開設學生活動中心、校園藝術館、紀念館等,將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思想的力量,增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此外,學院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組織紅色歌曲演唱比賽、紅色電影放映、紅色故事分享等校園實踐活動,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精髓,將紅色文化和現代表達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加強網絡思政教育

  拓寬思政育人渠道

  學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思政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一是探索開展在線思政課程,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學院建設了在線學習平臺,提供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在線視頻、課件、資料等,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反復鞏固所學知識。通過網絡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自主選擇課程,提高學習效果。二是打造以網絡為基礎的思政教育平臺,打破了地域限制,為學生提供了廣泛開放的學習資源。學院建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通過網絡平臺推送新的思政教育資訊、學習資源和案例分析等,學生隨時可以獲取思政教育內容,與思政教育保持密切聯系。三是注重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與教師互相分享學習經驗,共同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學院開展在線學生討論、互動問答、網絡答辯等活動,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參與度。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分享學習心得、糾正誤區、解答疑問,加深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認同。四是學院通過網絡平臺積極組織和推廣思政實踐活動。例如,舉辦線上演講比賽、思政主題寫作比賽,通過線上展示和評選等方式,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深入思考、總結經驗;開展網絡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在網絡空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實踐能力。總之,學院在網絡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有效擴大了思政教育的范圍和覆蓋面,讓學生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和思考。二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參與討論、分享經驗,培養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三是擴大了思政教育的影響力,使更多的學生能夠接觸思政教育內容和理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彭桂芳 袁啟君 向江)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