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弘揚教育家精神 引領教師隊伍高效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4-03-06  閱讀:次   |
42.9K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家精神為建設教育強國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在師德師風建設中涵養教育家精神,建設具有學科特色的紅色文化、榜樣文化、環境文化和幫扶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榜樣力量、凝練典型做法、推動知行合一,以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主體,帶動形成“開放包容、團結奮進、實干創新、敬業奉獻”的學院文化氛圍,引領學院快速健康發展。

  厚植教育家精神“底”色

  建設以紅色文化為基調和底蘊的校園文化

  “紅色是西電的底色”。學院將紅色基因傳承故事作為立德樹人不可或缺的鮮活教材,堅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厚植文化底蘊。組織青年教師參觀校史館、博物館和學院實驗室,深入了解西電和學院厚重的歷史文化。持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網絡專題培訓班”“喜迎二十大奮進機電人”等專題培訓,通過師生同行、黨史宣講、沉浸學習、交流分享等,提升學習成效。

  建設校園紅色文化,不但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在師生心中筑牢紅色文化根基,而且要積極拓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學院本著“示范引領,突出特色,師生共育”的理念,不斷提升教師的育人自覺。組織學院師生共同前往革命老區寧都縣小布鎮開展“尋根紅色小布育初心,助力美麗鄉村建新功”師生同行共融共育主題教育學習培訓,通過實景式、沉浸式學習實踐追溯紅色校史,體悟革命傳統,激勵學院教師和學生讀懂“不忘科技報國初心、勇擔科技強國使命”;在學生生產實習期間,組織師生赴柏林鎮革命烈士紀念園開展“瞻仰革命遺址,激發愛國熱情”黨史學習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做到學院有規劃、教職工黨支部有計劃、教師有方案,做到人人講思政、課課有思政。

  培育教育家精神“特”色

  樹立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的榜樣文化

  注重發揮榜樣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通過選樹先進典型、設立黨員先鋒崗,引導廣大教師從“被感動”到“見行動”。機電所黨支部“青年突擊隊”主動擔任“逐日工程”項目“空中飛人”,青年教師被懸吊至10米高空開展聚光器測量與調試,全力保障“逐日工程”全鏈路地面驗證系統成功點亮。充分展示學院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成效,發揮優秀團隊示范引領作用,舉辦“培育時代新人學習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圖片巡展,組建宣講團,面向師生開展專題宣講報告會,將學習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先進事跡作為青年教師入職培訓第一課,推動全院學習先進典型,進一步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通過實施全覆蓋式教師培訓,打造領航文化,加強新老教師交流,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提升。實施“華山領航計劃”和導師制,出臺《領導班子聯系青年教師制度》《教師關愛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落實青年教師助教制度,構建“學院—系所—團隊”三級指導體系,強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責任,通過結對幫扶完善傳幫帶機制,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凸顯教育家精神“亮”色

  建設具有學科特色的環境文化和幫扶文化

  本著“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創設理念,學院在院系文化長廊建設中注重彰顯大學精神和人文主義元素融合,簡約大方,蘊含出優良的院風、教風和學風。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蘊和學院特色工作相結合,強化“文化+”增值效果,制作教師節等系列賀卡,設計制作學院文創產品,在人文關懷中體現文化傳承與創新。

  學院鼓勵教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偉大事業中。引導教師把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發揮“科技+設計”學科專業優勢,鼓勵師生主動承擔社會美育責任,圍繞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系列設計實踐活動。加強調研需求,強化聯動幫扶,設立引導基金,開展精準對接,在蒲城縣等多地形成特色幫扶品牌。師生同行,開展美麗鄉村墻畫繪制、農產品包裝設計、平臺推廣等活動。電子機械系打造金銀花植物燈示范基地;工業設計系設計蒲秀才文創產品;測控工程與儀器系組建專家工作站,研發智慧雞舍系統,成功解決數據讀取“卡脖子”問題;機關干部利用VR全息復刻技術,搭建蒲城縣特色幫扶地圖系統,為鄉村振興貢獻機電智慧,形成了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幫扶文化。

  通過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以文化人,學院先后入選陜西省高校黨建標桿院系、獲評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院教師及團隊榮獲陜西省教書育人楷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學院獲評陜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背后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追求卓越,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未來,學院將凝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培養更多大國良師而不懈奮斗!

  (盧琳 陳武 趙宇)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