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記周口師范學院第二屆“出彩周師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輔導員范宏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3-03-02  閱讀:次   |
42.9K

  人物名片:范宏,女,漢族,1981年5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工辦主任。從事輔導員工作16年,曾獲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輔導員、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累計帶過22個班級、2000余名學生,所帶的3個班級獲省級先進班集體、學生獲各類競賽50余獎項。

  從第一縷晨曦穿過薄霧映射教學樓,到最后一抹余暉掠過宿舍樓披上彩霞,總有一個身影默默堅守著教師崗位,像母親守護孩子般真摯,悉心守護著學生們。

  她,亦師亦友,循循善誘;她,熱心服務,真情待生,被學生親切地稱為“班級媽媽”。她就是范宏——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名輔導員。

牢記使命,匠心研教

  “我深知,從事輔導員工作,既是初心和榮耀,更是責任和擔當。雖有付出的艱辛,但也有收獲的喜悅;雖偶有不順意之事,但更多的是超越自我的幸福。”辦公桌上泛黃的日記本上寫著“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和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我們一生奮斗追求的目標。”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如何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是范宏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擔任學生支部書記10年的時間里,她通過開展學生黨員“亮身份”“文明承諾”等系列活動,將學生黨員置身于學習一線、活動一線、工作一線,使他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培養塑造出一批批高素質學生黨員先鋒群體、高質量特色化軟件人才。他們扎根在祖國西部,貢獻力量;他們分布于各行各業,創新創造;他們依托于學科競賽,榮譽滿身。

  為了解決工科學生人文素養缺乏的難題,范宏結合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和理工科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查資料,多請教,勤實踐,參與到《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政工作“四維”立方體》和《卓越IT工程師成長陪伴工程》的項目實施和品牌打造中,逐步引導學生完善自我、砥礪品格,幫助學生實現全人格的價值養成和全方位的成長成才。

  牢記初心、不忘使命。范宏16年如一日,堅持把工匠精神貫穿到學生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探索,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用青春熱血踐行著錚錚誓言。

  “如今的我,更希望讓學生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也更希望自己以奮斗為底色,雖力小而不怠,迎難而上,勇毅篤行,為學校的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范宏的眼里閃著光亮。

勤勉育人,學生的“班級媽媽”

  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是一朵云卷推另一朵云。“愛護學生,幫助學生,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這是范宏始終堅守的信條。疫情防控駐校期間,她于非常之時,擔非常之責,用行動傳遞著溫暖與力量,守護著學生們的生命與健康。

  2020年6月的一天,范宏忙完工作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宿舍,正準備去食堂吃飯時,手機突然響起。“導員,我發燒了,宿管不讓我進宿舍,怎么辦啊?”電話里的學生很著急。正值新冠疫情,范宏心里猛地一沉,“別急,待在原地,我馬上去接你。”她拿起外套,蹬上平底鞋,急切地趕到學生身邊。從晚上7:00到凌晨3:00,從校醫診室到醫院專診檢查輸液,整整八個小時,直到狀況穩定她才伴著星光而歸。

  范宏心系學生,為學生排憂解困,無微不至,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班級媽媽”。

  第二天早上8:00,她拎著熱騰騰的早餐到隔離點看望學生。“在那個緊急關頭,學生生病了肯定很焦慮,我得去看看才放心,哪怕說兩句寬慰的話,讓他心情放松點也好。”范宏的話語間字字飽含著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溫情。

  “黃昏時刻,細雨朦朧,一老一少走到我跟前,突然給我鞠了一躬。我趕緊把他們扶住,詢問之后,才知道是前來感謝的學生和他的父親。我只是在學生生病時努力盡到輔導員應盡的責任,不曾想小小舉動卻深深影響著學生。我希望也相信這感恩、奉獻、無私的品質會傳承下去。”范宏欣慰地說。

  在十六個春秋里,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哪怕是一句“導員!”范宏都第一時間回應。在學院也總能見到她與一群學生盈笑于面的場景,他們一起分析解決問題,分享喜怒哀樂與點滴進步。

傾心輔導,學生心中的燈塔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心一意為學生。“我和學生就是一家人,學生來這里求學,我就是他們的‘家長’。”在范宏的辦公桌上,便利貼、筆記本隨處可見,里面記著密密麻麻的學生信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愛教育,是她十幾年如一日,俯首甘為人梯的不竭動力。

  剛入大學的同學,從緊張、單調、高壓的高中生活突然釋放出來,面對新的課堂形式、廣闊的校園,不乏迷茫、彷徨、無所適從者,亦有認為到站了、選擇躺平者。針對這種情況,范宏幫助同學們確立人生目標,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她的帶領下,同學們養成了優良的意志品質,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未來的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

  守住一份初心,播撒一片希望。范宏作為一名從事多年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從未止步。她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指引學生穿越迷霧;她是學生的知心朋友,見證著學生的成長點滴。

  自加入周師這個大家庭以來,范宏累計帶過22個班級、2000余名學生,曾榮獲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輔導員、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所帶的3個班級榮獲省級先進班集體、學生獲得國內各類競賽50余獎項。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水本無華,相蕩便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成靈光。16年的寒暑更替,16年的使命堅守,她用對工作的認真和對學生的熱愛,詮釋了一名輔導員的初心;她用執著的熱情和拳拳的愛心,化育心靈、相伴成長。無論是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還是到“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這都是范宏堅定的信仰。

家“院”情懷,愛的天平不平衡

  范宏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家中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顧;女兒正在備戰“小升初”考試,正是需要陪伴的時期。范宏挑起家庭的擔子,孝敬雙親,既是雙方長輩的女兒也是兒子;培養孩子,更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

  “我對女兒啊,是有些內疚的,生日也沒抽出時間陪她。”談起平日生活,范宏不無遺憾。

  女兒12歲生日那天,范宏精心準備了女兒夢寐以求的玩具,正準備給孩子送去,突然得知一名學生意外摔傷了腿。她立即送學生去醫院、掛急診、拍CT、繳費用、安撫學生情緒……在救護工作結束后,范宏又投入到事故原因分析、學生安全教育、防范措施檢查中了,完全忘記了孩子的生日。

  校園燈光鱗次點亮,范宏拿起手機,見到女兒打來的十幾個未接電話,短信中“媽媽能不能陪我過生日……”,她的眼睛濕潤了。叮鈴鈴……,突然的手機鈴聲擾亂了范宏的思緒,“媽媽,你什么時候可以回家陪陪我啊?我想你了!”女兒委屈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范宏安慰著孩子,可等她回到家時,孩子已進入了夢鄉。范宏輕聲說著“對不起”,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內疚。

  在育人事業中,范宏和許多一線人員一樣,選擇了舍“小”為“大”。都說抉擇最難,可就是這么一位平凡的老師,一位平凡的媽媽,“小家”與“大家”,她愛的天平傾向了“大家”,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初心與使命。

  愿做春蠶獨辛苦,不辭晝夜吐柔絲。教師的工作總是在學生間訴說迎來送往的溫馨故事,迎來學生的品德提升的期待,送走學生在未來大展宏圖的決心。不僅僅是范宏,學校還有一大批教職工簇成燈塔,在學生迷茫困惑之際指引方向,在惆悵沮喪之彌真情呵護,在前進未來之時保駕護航……(周口師范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