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月盧仝煎茶技藝傳承項目組茶小仙踔厲風發,以歌相和茶韻嘉年華
本網訊 5月28日,又一個周日,李菊月盧仝煎茶技藝傳承公益項目組的茶小仙們又一次參加國際茶日的慶祝活動。大豫倉精品館陳設古色古香,茶香怡人,同學們驚嘆之余來不及細細欣賞,立刻開始布場、造型、換服裝、調試音響,做表演準備。
能為中原茶文化奉獻一份力量是莫大的榮幸,整個5月的周末,茶小仙們參加了多場茶會,這次助力大豫倉的“茶韻嘉年華”活動,同學們熱情高漲,做了精心準備,積極踴躍地加入到慶祝活動中。
茶小仙芳芳習茶不久,雖然步驟已經爛熟于胸,沒有公開展示的歷練,當茶藝總監臨時缺席,毫不猶豫勇敢補位,敏捷地換上短衫、襦裙,同學們跑過來幫助穿衣結帶,迅速整理停當,登臺表演。聚光燈照耀下的唐裝茶小仙萌萌的,清新可喜,吸引與會者高舉手機錄視頻、拍照。今天,將出現在很多人的朋友圈,煎茶技藝的傳承又前進了一步。
一組組長張永強誦讀《七碗茶歌》,再次分享茶仙盧仝品茶的超然意境。明日之星朱山林和他的小伙伴常振華且歌且舞,表演了兩支中國風歌曲。他們兩人在不同的校區,相距30公里,為了排練風雨無阻,只為茶會最美的呈現。
河南盧仝茶業研究院賴剛院長詢問項目的發起人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王延東教授表演情況,王教授說:我們只是剛剛起步,現在是突破了零,已經行動了。讓大家了解盧仝,了解茶歌,知道茶仙是我們河南濟源人。在茶器、茶餅、服飾等方面還應該繼續精雕細琢,逐步打磨。
大豫倉的茶藝師閆英哲表演的功夫泡技藝精湛、美輪美奐。
茶湯濃郁,表現力超乎尋常。當與會嘉賓接過評審表和筆的時候,深深嘆服大豫倉傳播茶知識是認真的,不覺端肅靜聽茶藝師任靜飛講解六大茶類的品飲。然后盲評了老白茶、生普、巖茶等代表茶品。回答正確的嘉賓獲得了城墻根定制品飲套組的獎勵,喜氣洋洋。工作人員端上了剛煮好的粽子,甜蜜軟糯,有藜麥芋泥、紅袍豆沙、抹茶紅豆等口味。傳承,主打返璞歸真,而創新是對時代的致敬,大豫倉不僅對茶、對粽子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傳承與創新兼顧。
作為學習的榜樣,項目組一直默默關注大豫倉。副總經理趙向陽氣定神閑主持了茶會,小伙伴們驚訝近期在公司日常運營、銷售、備戰端午、星級茶館評審種種繁忙瑣碎的工作之余,哥哥還做了內容豐富的茶會課件,幀幀精美。茶館辦河南秘書處副秘書長劉冬分享了辦茶會的經驗,同學們珍惜寶貴的機會,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吸收。
小伙伴們收獲滿滿,品嘗了佳茗香粽,見識了高水準的茶藝表演、體驗了規范的服務禮儀,將對準行業標桿,持續精進茶文化傳播。項目的兩個骨干成員、負責會務的郝欣濤和邊文碩主動乘地鐵返校,把乘車的機會讓給小伙伴。到校后隨即復盤,分享筆記,準備項目近期活動的物料。
國盛茶興,這是屬于中國茶的“黃金時代”,神奇的“東方樹葉”正在向全世界展現著蓬勃而激蕩的生命力。在茶與世界的共通互融中,盧仝煎茶技藝傳承項目組的茶小仙們共享茶韻嘉年華,一起綻放精彩。(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