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6-15  閱讀:次   |
42.9K

  櫛風沐雨二十載 扎根隴原譜新篇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校園風景

華為ICT學院簽約儀式

中軟國際產業學院

  2002年,在黃河穿城而過的蘭州,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成立。從一開始,學校就被賦予了黃河般奔流不息的拼搏精神。

  2019年,學校搬遷入駐蘭州新區。

  2021年,學校轉設更名為蘭州信息科技學院。

  2022年,時光見證,二十載風雨歷程,從起步到發展,蘭州信息科技學院走出了一條勇往直前的奮進之路。

  一路走來,學校著力構建“科技素養與人文素質協同發展,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融合并重”的特色育人體系,努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教育之路上描繪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希望之畫,抒寫出一曲曲催人奮進的壯麗之歌。

  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特色育人彰顯魅力

  學校堅持“高質量就業是立校之本,高質量育人是生命線”的發展戰略,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幫助學生成就夢想”的辦學理念,秉承“求是、礪志、篤行”的校訓精神,以學生為中心,面向“智能+”新工科和“數字+”新文科,著力打造信息特色學科專業體系,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具有創新發展意識和可持續成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堅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定位,以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使專業建設與產業技術變化保持同頻共振,建立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形成“專業基礎知識、技術實踐能力和工程應用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師資隊伍建設、服務區域發展等方面重點發力,積極融合學校、政府部門、企業及社會資源,形成“校企、校校、校地”三協同的育人思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和產業應用的無縫對接。

  以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引導專業建設,以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校企協同方式落實學生能力培養,以創新創業教育助推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每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動態調整和修訂,根據社會需求凝練、優化教學內容,實現了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相融合、校內培養與校外實訓相融合、專業體系與工作過程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2+1+1”的校企協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實踐能力培養與教學全過程融合、創新實踐平臺建設融合、企業融合、教師隊伍建設融合的“四融合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機制,著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培育應用型人才

  助推高質量發展

  培養應用型人才,開展應用技術研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是應用型大學的重要使命。學校協同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甘肅省物流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建立機械設計工程師、電子設計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職業資格和技能培訓認證中心,5年來累計培訓和認證工程技術人員一萬余人次,為區域內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能提升作出了貢獻。蘭州信息科技學院2009屆畢業生劉錦帆,畢業后入職中材科技(酒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從事風力發電新能源建設工作。十多年來,她從一名技術員、質量主管一步步成長為開發改進工程師、型號團隊負責人等。她以踏實和敬業的態度贏得了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贊揚,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與風電葉片相關的國家難題,被譽為“西北風電的戈壁鐵娘子”“第七屆全國建材行業十大女杰”,先后被授予“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在全國眾多產業領域,都不乏蘭科院學子的身影,他們秉承“求是、礪志、篤行”的校訓精神,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在校學習期間練就的實踐動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其在工作中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

  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聚焦區域發展需要,主動對接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建立校政企合作基地及產業學院,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學校緊扣西北產業布局人才需求,大力拓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就業市場,與區域、行業及企業深入對接合作,共同培育契合產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協同育人

  加強學校優勢學科專業群發展建設與相關產業鏈群人才及技術需求緊密融合,分層分類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產教融合基地、產業學院和工程訓練中心,形成地方、行業、企業等人才與技術需求主體充分參與的協同育人平臺以及服務學生不同學習成長階段和不同職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實踐及職業歷練平臺。

  學校重點面向數字信息、智能工業、智能建造、新經濟產業等國家急需人才的領域,與中船、中鐵、中建、中核等232家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學生認知實踐、專業實習、就業實習與就業發展的主陣地;與中國移動、吉利汽車、昆山巨林等產業核心企業共建校內產教融合基地,形成了以物聯網工程甘肅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12個校內產教融合基地,建立校內教育教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緊密連接;成立了數字智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測繪、網絡安全、電子商務等多家產業學院,集地方、行業及產業多種渠道資源,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共同實施教學活動,實現面向產業需求的精準育人;面向高端產業聚集區域,發揮特色學科優勢,在高端裝備、機器人、新能源、新經濟等產業領域,與頭部企業共同建立7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形成校企協同技術研究與融合創新平臺,服務師生高層次項目式一體化產學研。

  學校以校政企一體化協同就業服務為主要抓手,統籌和共享就業資源,面向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進行重點規劃和布局。以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為基礎,形成學生專業實踐課程與校外就業實習的融合機制,校企協同從思想認識、職業素養、知識技能等方面助力學生找準就業定位。

  堅持就業導向

  助力區域發展

  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學校著力構建“全員抓就業、全力促就業”的工作格局,千方百計幫助畢業生就業,努力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2023年,學校獲批教育部門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立項82項,總數位居全國第四名、甘肅省前列。近5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連續保持在97%以上,其中入職央企、國企的占46.3%,入職世界500強企業的占20.52%,入職中國500強企業的占41.95%。學校連續多年獲得“甘肅省非師范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甘肅省普通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甘肅省大學生就業工作示范性高校”等榮譽稱號。

  扎根隴原大地,堅持守正創新。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以工程教育為抓手,面向產業需求、面向應用實踐,扎實推進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努力建設“就業質量好、育人質量高、師資力量強、校園環境美、服務體驗佳”的青年發展型大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黃煒 張全)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