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主要考慮與要求

來源:教育部網站 時間:2021-08-24  閱讀:次   |
42.9K

編者按:2021年8月2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統籌謀劃重大主題教育進課程教材情況。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國家教材委委員韓震、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出席發布會。

一、新時代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意義重大

革命傳統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也是中小學教育培根鑄魂的重要內容。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對青少年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求,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有利于廣大青少年更加全面、準確認識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歷史,深刻領悟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路,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走過的艱難歷程,自覺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有利于廣大青少年弘揚建黨精神,賡續紅色血脈,進一步增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廣大青少年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歷史價值及其現實意義,不斷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自覺;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少年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投身偉大事業和偉大斗爭,始終把個人理想與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聯系在一起,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奉獻國家,不斷為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真正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對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的整體設計和科學謀劃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教育部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是第一個對革命傳統教育進行系統規劃的文件,它對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科學謀劃。

第一,堅持分學段由淺入深、有序推進、全程貫通。《指南》把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筑牢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擺在突出位置上,使提升學生政治覺悟、體認革命精神、培育優良作風等方面的育人宗旨貫穿課程教材建設始終;同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安排學段教育內容要求。小學階段圍繞政治思想與道德啟蒙,注重選擇革命領袖、革命英雄事跡故事等,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樸素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初中階段圍繞政治覺悟和品德錘煉,注重選擇各個歷史時期重大歷史事件、偉大成就等,使學生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軍,努力把紅色基因傳下去。高中階段圍繞政治認同和精神升華,注重選擇各個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型成果,詮釋革命精神的作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四個自信”。

第二,堅持分學科設計、有機融合、全科覆蓋。《指南》明確提出以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學科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細化了不同學科革命傳統的重點內容和形式,注意到學科間的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形成革命傳統教育的整體效益。如語文注重選擇反映革命傳統的經典作品,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革命精神、感悟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質,陶冶情操、堅定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注重豐富和充實革命傳統內容,特別是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清楚說明白,突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政治覺悟,堅定理想信念,促進政治認同。歷史注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教育,引導學生系統認識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歷程,從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培養高尚品德,形成優良作風。

課程教材是培養目標、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還要以課程教材為龍頭,推動教學設計、考試評價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協同黨史文獻工作主管部門,加強政策引領和專業指導,并推動中小學與幼兒園、大學的系統銜接,實現革命傳統教育整體化、系列化、長效化。

作者:教育部教材局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