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故事里的湖北好老師
8個故事里的湖北好老師
2021年湖北省師德建設主題作品征集評展活動掠影
“我最大的快樂,就是讓學生活躍在歌聲里,生活在快樂中……”10月31日,2021年湖北省師德建設主題作品展示活動在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舉行。中學音樂教師徐聰患有腦腫瘤仍堅守講臺的故事,深深感動了全場師生。
大冶市教育局帶來的展演作品講述了為山區教育事業默默奉獻,被稱為老黃牛、孺子牛、拓荒牛的一群“牛”老師的故事,徐聰便是其中一員。2006年,大學畢業的他告別繁華都市,主動申請到麻城市三河口鎮中學資教。3年后,徐聰來到大冶市劉仁八鎮云臺中學從教,從此扎根山區基層教育,他的妻子也從武漢調到大冶山區任教。去年,徐聰被確診為惡性腦腫瘤,但術后3個月便重回校園,在大冶四中工作。“我是一名黨員教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只有上課的時候我才能忘記病痛。”徐聰樸實地說。
當天的展示活動中,共有8件作品通過詩朗誦、視頻、攝影、演講、舞臺劇等方式進行展演,生動描繪了“好老師”群體形象,詮釋了師德的力量、師愛的偉大和教育的美好。
“數九寒天,董必武毫不猶豫地當掉了身上唯一保暖的皮袍。一時間,‘沽衣辦學’的壯舉在武昌城傳為佳話。三間陋室、一間辦公室和一個風雨操場,就是學校當年的全部家當……”武漢中學教師陳思、芮芃深情講述了武漢中學的《先驅者與后來人》的故事,帶領與會者回顧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創業的崢嶸歲月,領略后來人“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的神圣職責。
仙桃市第四中學教師羅力講述了家族《四代人的教育夢》。從變賣家產籌資辦學的曾祖父到“幾何大王”祖父,從柴油燈下忘我解題的幺叔到如今的羅力自己,四代人仿佛跨越時空進行著一場教育夢想的接力,詮釋著“書香傳家遠,崇文重教厚”的信念。
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張加榮和來鳳縣民族幼兒園教師董德慧分享了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感人故事。4年時間,張加榮和同事行程4萬多公里,共為79名殘疾學生實施送教上門服務,流動的課堂傳遞著大愛。董德慧在幼教崗位上默默耕耘29年,每一次與大班孩子的分別都是那么依依不舍。董德慧講述的《執著與堅守》令與會者無不動容。她說:“孩子們的愛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我感恩與每個孩子的遇見,因為這是與生命的遇見,與希望的遇見!”
荊門市東寶區象山小學師生表演的舞臺劇《在愛的陽光下》,生動詮釋了愛是教育的靈魂,師德師風也正是體現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瞬間。
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的教師深情回顧了“萬玉霞名校長工作室”帶領團隊深入大涼山支教的感人故事。在四川省大涼山,支教團隊的教師在高山峽谷播撒人間大愛,奏出了扶貧支教的湖北最強音。2019年至2021年,學校共組織了30多位專家、11場學術報告、50多節示范課與多場學科深度教研活動,建立了長久的三級教育幫扶機制,讓大涼山地區60多位校長、400余名教師和近千名學生受益。
2021年湖北省師德建設主題作品征集評選活動由湖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主辦,湖北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委會和湖北長江報刊傳媒集團《湖北教育》雜志社承辦,歷時8個月,共收到各類作品13270件,從中評選出征文、攝影、書畫和視頻等優秀作品3651件。
“一年一度的報告會,已成為全省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活動和共同記憶。”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胡興在致辭中表示。“作品形式不同、內容不同,但相同的是,作品的深意都是一個大寫的‘愛’,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暖意。”湖北長江報刊傳媒集團董事長肖昌斌感慨地說,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現在的教師群體是大愛、陽光、自信、智慧、包容等形象的“代言人”,這些群體品格不僅浸潤著學生,也讓教師自己享受著職業的溫暖和幸福感。
宜昌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覃照分享了宜昌市著力打造黨和人民滿意教師隊伍的先進經驗。覃照表示,長期以來宜昌市始終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工程,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主旋律,率先建立中小學教師專業榮譽制度,率先整體推進“縣管校聘”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率先施行教師隊伍建設年度專項督導和公報制度,不斷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不斷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