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火候”
通過此次重建課活動,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課堂設計、課堂實施以及課后練習的設計。
一是目標的設計要貼合學生。在目標的設計和呈現方面,我們總是說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寫,可往往思維固化,改變的地方不多,這種改變就成了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形式變化,本質上結構并沒有發生很大改變。
高秋云老師上了一節《用字母表示數》的觀摩課,一開始目標的設計文字較多,不便于學生理解,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修改,凝練成本節課三個關鍵點: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數?字母可以參與運算嗎?字母能表示數量關系嗎?這樣的目標比較簡短清晰,學生明白要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為接下來的課堂指明了方向。但我們在修改時并沒有完全按專家的意見寫成疑問句,而是轉變成了肯定句。現在想來,改成疑問句更有道理,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專家的引領下,我也逐步體會到了一節課目標要分層:基礎目標、核心目標、拓展目標。這三個目標始終聯系在一起,始終不可分割。一節課如果能在思維層次給學生留下一點觸動將會很有意義。
二是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需要關注。還是以高秋云老師的這節課為例,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又將教師主推式轉變成了學生主導式,主要讓學生圍繞幾個問題進行探究。但在小組討論環節,有的小組參與度并不高,組內發言的基本都是小組長,在展示時有的小組內部建議并未達成一致;谝陨蠋讉問題,教師需要思考兩個問題,即小組的發言順序和小組的合作能力。
小組討論的模式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讓每個孩子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小組內通過互幫互助、質疑答疑等環節最后達成一致,將是一節高效率的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
三是教師的點撥引導需要方法。如果一節課教師的一種表情貫穿到底,長此以往學生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注意自己上課時的情緒帶動。
通過觀課,我們也能深深體會到,一位肢體語言豐富、語音語調恰到好處的教師,無形中能幫助學生理解所講內容或對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高警覺。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至關重要。評價表上學生卡殼時的三個引導(重復問題、解釋關鍵詞的意思、提示答語或給學生提供相關答案供選擇)特別重要。學生的思維不夠寬、不夠深是正常的,教師致力于學生的表達離不開恰到好處的理解。
因此,專家帶來的各學科觀課評價表非常有針對性,也是一節好課應該注意的。一名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上總能收放自如,在這方面我也需要改進。
教學的“火候”需要我們更多的嘗試和改進,打開思維,鎖定目標,努力改變。
(作者郭楠楠系山東濟南天山實驗學校教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