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創新培訓模式促進幼兒園新任教師專業成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時間:2021-11-22  閱讀:次   |
42.9K

  近年來,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以及百姓對教育工作關注度的持續增高,“入園難”“入好園”的呼聲不絕于耳。中國人民大學幼兒園(以下簡稱“人大幼兒園”)也在這樣的呼聲中數次擴增招生名額,為此也擴招了一部分新任教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中。

  機遇面前,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如何能在擴大規模的同時,確保辦園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解好這一難題,關鍵要靠教師隊伍建設。人大幼兒園尤其下大功夫加強新任教師隊伍培養,初步探索形成了新任教師“關鍵8個月”培養模式。

  一、整體思路

  根據以往新任教師培養工作的經驗方法,結合調研數據,人大幼兒園將新任教師專業成長設定為3年,其中第一年由于其特殊性與重要意義,將其任務定位在“專業成長關鍵八個月”;第二、三年是以前期發展為基礎的鞏固與提升期,培訓內容亦是對第一年內容的加深或延展。

  整體目標:園內新任教師能夠具備基礎帶班能力,專業素養得到一定提升,認同并有意愿在日常保教中踐行園所文化與課程文化。

  分級目標:根據園所制定的新任教師專業成長整體目標,為有效促進新任教師專業提升,我園將目標細化,總結為“理論兩熟知”和“實踐四應會”,即熟知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特點和游戲觀察與分析的理論與方法;會帶常規、會上教學活動、會與家長做初步溝通、會指導幼兒游戲。

  二、組織與實施

  第一年作為新任教師成長提升的最關鍵年份,通常被稱為“定型”的一年,本文也將重點介紹園內在促進新任教師專業成長第一年中的實施路徑。

  階段一:調研分析需求,制定成長目標

  人大幼兒園此次在促進幼兒發展為總目標的基礎上,調整了目標制定的依據,總結為“三個基于”:一是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堅持政策需求導向,從專業理念、專業能力兩方面明確專業成長內容范圍。二是基于對園內教師專業提升培訓需求調查問卷結果,積極響應教師的成長需求,搭建有效的成長支架。三是基于園所文化與課程建設需求導向,立足園所實際,在指向未來發展的同時,探索文化傳承路徑。

  階段二:系統實施階段

  根據既定目標,我園隨即進入了新任教師專業成長的培養實施階段,具體內容包括:

  常規我會帶

  常規目標樹:教師選定某一個環節(建議從入園、離園等相對簡單的入手),制定該環節中常規培養目標,通過自學--研討-驗證形成對該環節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常規培養目標體系,并通過交流實現不同環節目標的補充完善。

  常規“助力”樹:引導教師通過親身組織、模仿他人、求教骨干教師、查閱資料等多種形式,收集常規組織時的輔助措施,如兒歌、手指謠、小游戲等。

  單個環節常規觀摩:組織教師開展單個過渡環節的現場觀摩與常規培養策略研討,提升實踐帶導能力。

  常規帶導周小結:對班級幼兒的常規養成情況做持續周記錄,并定期分享在帶導中的好方法和遇到的困難。

  活動我會帶

  領域關鍵經驗大通關: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并結合園所特色選定某一領域作為重點突破,通過自學-讀書會-閉卷考核等形式,鞏固教師對幼兒領域關鍵經驗的理解與掌握。

  說課展評(含教案交流):教師設計一節領域教學活動,開展說課展評活動,并不斷提升說課與展示的能力。

  教學活動評優:教師組織實施領域教學活動,提升組織教學活動的實踐能力。

  教學活動觀摩學習筆記:教師持續觀摩學習骨干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經驗與方法,定期開展學習收獲分享會。

  溝通我能行

  晨間溝通案例交流:開展晨間入園階段家長溝通案例交流活動,鼓勵教師關注家長真實需求,積極回應家長。

  一對一溝通情境模擬:模擬與家長一對一溝通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梳理溝通方法及應對策略。

  一對一溝通實戰:開展與家長一對一溝通,通過復盤提升家園溝通質量,促進家園互信,增強教師專業自信。

  家園溝通常見情境庫:列舉并梳理與家長溝通的情境種類,不斷積累各類情境案例。

  游戲我能懂

  區域游戲自制玩教具展:教師制作一份區域游戲玩教具,對其趣味性、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對幼兒學習品質的促進進行集中討論分析,促進教師對游戲材料投放的思考與實踐學習。

  幼兒區域游戲故事展評:教師分享幼兒在玩自制玩教具時的游戲故事,提升游戲觀察記錄能力。

  區域游戲觀察分析交流:通過集中觀察分析-個人分析交流等方式,幫助教師建立幼兒區域游戲行為分析的思路,提升分析的專業性。

  區域游戲觀察分析(個案追蹤):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做持續性觀察記錄與分析,鞏固教師幼兒游戲觀察分析的能力。

  在上述四方面內容的基礎上,人大幼兒園以兩個月為周期,作為各內容實施的主時段,同時在非主時段安排前期自學與后期鞏固等輔助活動。另外同步開展教師THT活動,為新任教師提供同層級交流互學的平臺。

  三、策略與建議

  (一)必修+選修——園所與教師是培訓的雙主體

  通常的新任教師培訓方案等都由園所制定,教師是參訓者,此次人大幼兒園在目標制定前征求新任教師個人意愿并注重引導與鼓勵,更是首次在內容與形式選擇上實行“必修+選修”模式,嚴格參照教師專業能力的各個板塊,納入必修部分,教師可在平行內容中自主確定學習的順序或重點,如A、B兩位教師同為新任教師,常規培養、溝通策略等就是其第一年的必修學習內容,領域教學雖然也是必修,但在第一年選擇哪一領域作為提升的重點,將由教師和園所共同決定。

  (二)問題核心式——內容上由知識核心轉為發展核心

  從調研問卷中可以看出,教師對于保教實操的需求很高,因此在確定內容時,人大幼兒園一改以往的知識體系為核心架構的思路,變為問題核心式,通過問卷、訪談、查班分析等途徑,選取一系列新任教師最想也最有必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形成問題庫。

  (三)流動導師制——形式上由固定導師變為流動導師

  新任教師乃至全體幼兒教師在實踐中會持續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與問題,上述問題也只是列舉了部分,鮮少有教師能夠對所有問題都給出回應或提出實踐指導建議,因此我園此次變固定導師制為流動導師制,即根據教師對某一領域、某一主題的掌握情況,選定不同人選作為實踐導師,參與經驗交流、案例展示、觀摩研討等活動。

  (四)教師互儕式——集中培訓學習的重要補充形式

  除了固定主題的培訓活動,人大幼兒園還借鑒新式培訓理念,在園內開展教師THT活動,即教師互儕式學習,主環節通常由當次活動志愿教師近期遇到的調整情境,其他教師提出應對建議(不要求必須是自己實踐過的),任何人對任何建議不打斷、不評價,由志愿教師選出自己認為當下最想嘗試的策略,并于之后的一段時間內予以實踐反饋。不難看出,活動中學習的題目、內容都來自教師,教師既是主持者,也是參與者,既是學習者也是評價者,這樣一是能激發教師主觀學習意愿,二是能增進教師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一群面臨相同困境的人一起嘗試解決問題,三是能快速形成教師實踐問題策略庫。

  四、成效與收獲

  目前,“關鍵8個月”活動在園所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積累了一定的新任教師培養策略,并形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手教師百問百答》經驗集;新任教師專業能力得到較大幅度提升,近2年內有8人論文在市區論文評選中獲獎,5人承接過區級以上觀摩任務,100%的新任教師職稱得到晉升,全園(含新任教師)穩定率保持在95%以上。(田巖、曹春香、鄭宇紅、李天舒)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