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在行動|教師安心教 學生快樂學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文昌小學推進“雙減”工作側記
每天下午第二節課后的“悅心活動”時間是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文昌小學學生們的幸福時光。隨著鈴聲響起,校園里到處是學生的歡聲笑語。
文昌小學堅持“為學生快樂成長奠基,為教師專業發展鋪路”的辦學理念,設計創意作業,推出特色課程,開展多彩社團,創新評價方式,還孩子們童真、童心、童趣,以實際行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讓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們的學園、樂園。
“私人訂制”,力促“作業不回家”
新學期開始后,文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邢衛麗作了探索:在作業創新性上下功夫,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同學們,我們已經在拼音王國里玩了很多天了,馬上就要走到出口了,要想順利去識字王國,需要同學們過一個關卡哦!” 在一年級(1)班一節認識聲母的課堂上,邢衛麗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生活中常見的綠豆、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一張聲母卡。
學校打造課后“慧心作業”品牌,制定作業布置管理制度,堅持“做統籌,限總量,要公示,強評估,常考核”,從創新作業類型方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強化作業指導、覆蓋作業評估、促進家校協同等方面出臺了細致規定。同時,學校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布置分層作業。
“作業看似‘小事’,但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卻有著特別的意義。作業改革承載著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深化學校特色發展的時代責任,對于學生建構生活意義、增進學習體驗、優化師生關系具有積極效用。”韓彥江說。
“一少二多”,打造高效課堂
走進二年級(7)班,數學教師徐艷琳正在帶領學生學習乘法口訣,只見多媒體設備上,小鴨子游來游去,幾只小松鼠正在采集松果……學生們瞪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認真聽老師講課。讓學生們經歷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過程后,徐艷琳通過手指記憶法,讓學生用雙手來記憶乘法口訣,學生們感到新奇有趣。
“雙減”政策下,文昌小學全面聚焦課堂,一改過去“單打獨斗”的教學方式,成立了專業學習共同體。從秋季學期開始,通過全體教師精心備課、多次聽課、反復磨課等環節,讓高效課堂成為學校科學實施“雙減”工作的有效方法。
從“填鴨式”的滿堂灌,轉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對于許多教師來說是新的挑戰。語文教師張娜告訴記者:“老師課上要說得少,課前準備的功課就要更多,而要讓學生‘多說’,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說’的興趣,讓他們想說、會說。”
學校為了順利推進這一教學模式,成立了由校領導和學校教研組組長組成的課堂教學改革指導小組,開展隨堂聽課,了解課堂教學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指導,同時為嘗試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積累第一手資料,提高全體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
“雙減”促“雙升”,課后社團精彩紛呈
“快看我做的花瓶!”“哇,你的筆筒真好看。”……11月24日下午,文昌小學陶藝社團教室傳來一陣陣歡呼聲,一塊陶土經過揉泥、制坯、修整、上釉等環節,成為一個個充滿童趣的手工藝品。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促進“五育并舉”,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和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健美操專業教師的特長,選取學生喜歡的音樂,把舞蹈和體操相融合,創編了全校同學共同參與的大型特色課間操;同時,學校成立了以音體美教師為輔導教師的籃球、羽毛球、扎染、剪紙、陶藝、書法等18個社團,每個班級成立了以班主任、輔導員為輔導教師的魔方、笛子、編織、跳棋等社團。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學生社團活動有序開展,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詳細、貼合校情的社團活動方案。方案中明確學校社團活動的目的,規定學校社團的數量,要求每個社團制定相應章程,章程中明確指導老師、活動場地、參加學生、活動時間等。方案和章程的制定,從制度上保證了社團活動的科學、有序開展,從而達到全面育人效果。
“新形勢、新要求需要有新思維和新辦法。”韓彥江說,未來文昌小學將不斷強化科學管理,堅持“增效減負,提質共贏”的工作思路,向教研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益,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讓教師安心教,學生快樂學,拓寬成才之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鄭芃生 通訊員 王雙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