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行動 陜西寶雞:“花式作業”人人愛
“我們學校作業布置采取‘星級自選’模式,將學科作業根據難度系數分為基礎類、提高類、拓展類三個星級,學生每天自主選擇某一星級的作業完成即可,這種菜單式作業學生非常樂于接受。”日前,談起“雙減”之下的作業變革,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東仁堡小學教師張今花高興地說。
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寶雞市借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建設的“東風”,推廣應用上海市“關于提升中小學作業設計質量的實踐研究”優秀成果,吹響了“作業革命”教學改革的沖鋒號。各中小學結合實際形成了“作業+”課程體系,學科作業與德育作業等融合的“花式作業”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口味”,深受廣大中小學生喜愛。
前不久,隴縣實驗小學學生在教師帶領下走進寶雞博物館、民俗館參觀后,他們在作文里寫道:“聽了講解員精彩的解說,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厚重歷史和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激發了我們愛黨、愛國、愛家鄉之情。”
一段時間來,寶雞市各中小學把德育作業與思政課、社會實踐相結合,作業陣地由校內延伸到校外。同時,在學校內部,一場以“提升中小學作業設計質量”為行動內核的作業設計改革在全市中小學迅速鋪開。
寶雞市高新區第一小學副校長蔡玉蓉介紹,該校在優化作業設計方面有三個明顯轉變:由“寫作業”變為“做作業”,由“坐中學”變為“做中學”,由“單一”變為“融合”,實現了低年級作業游戲化、中年級作業情境化、高年級作業實踐化,學生作業變得更加有趣、開放,學生做作業不再喊苦喊累了。
岐山縣七〇二學校依據“基礎+提升+特色”的學科作業設計原則,科學統籌校內“愛智作業”,創新拓展校外“夢想實踐”作業,多維度多模態分層設置“繪夢”“追夢”“圓夢”三種項目式主題作業,充分展示學生個性,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與此同時,在“雙減”政策下,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相關課程也迎來了各自的“特色作業”。
寶雞高新五小是全國第一批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學生在去年的冰壺球項目比賽上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績。
“我現在每周四下午到第二課堂參加學校的輪滑訓練,除此之外,老師還布置了周末體育作業。”太白縣咀頭小學輪滑社團六(1)班學生郭晴雪高興地說,自己今年參加了全省中小學生輪滑比賽,個人成績進入了前十強。
今年,石油小學在寶雞群眾藝術館舉辦了“藝韻飛揚童心向黨”少兒美術作品展,2000余幅學生作品充分展示了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六(3)班學生張藝馨說:“真沒想到我的作品能在藝術館里展出,能讓全市人看到,我現在感到學習很快樂,作業很輕松。”
渭濱區渭濱中學等5所學校近500名學生走進“陜西石鼓現代農業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高興地說:“親身體驗種豆子,既播種了希望、收獲了果實,又磨煉了意志、鍛煉了品質,這種體驗式勞動作業,我們非常喜歡。”
高新五小開設“食育課堂”,老師布置的學期勞動作業是制作豆腐、面包,讓學生從播種黃豆、小麥開始,經歷澆水、施肥、除草、采摘等過程,直到制作成豆腐、烘焙出面包,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現在我不用把作業帶回家了,晚上和父母一起看書,或者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我和爸媽關系更融洽了。”
“課余時間更寬裕了,可以發展我的興趣愛好了。”
這不是一個學生的回答,而是更多孩子的心聲,學校成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樂園。
“‘作業革命’扎實推進,‘雙減’有效落地,開心的是學生,放心的是家長,舒心的是教師。”寶雞市教研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變化的背后,凝聚了教師在作業設計中的智慧和心血,更折射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