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非通用語教學的中小學布局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國家急需大量非通用語合格人才。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復雜多元的語言文化環境,官方語言有53種,非通用語種多達80種,而目前非通用語教學僅停留在部分專業院校的高等教育層面,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尚屬空白。因此,推進中小學非通用語教學已成為當務之急。
按照中小學外語基礎教育發展模式和大眾認知,非通用語可解釋為聯合國通用語種以外的其他語種,以便于國際接軌。目前我國中小學外語教育中仍存在以英語為主的局面,以普通中小學外語為例,可供學生選擇的外語主要為英語、俄語和日語,開設其他語種的學校較少,而且中小學生很難有機會選擇非通用語。2014年上海市教委啟動了上海市中小學非通用語種學習計劃項目,委托上海外國語大學具體實施。目前上海市15所中小學進行了非通用語教學試點,開設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希伯來語、瑞典語、希臘語、泰國語、阿拉伯語、波斯語等9個非通用語種課程。實施幾年來,非通用語教學項目受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肯定和歡迎。“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非通用語人才培養,但非通用語人才培養與中小學基礎外語教育并沒有銜接上,導致高校培養的非通用語畢業生很難達到國家經濟發展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需求。
歐美國家的中小學非通用語教學也為我們提供了借鑒。英國在21世紀初出臺了新的國家外語戰略,非通用語成為英國K12教育與高中教育銜接以及大學人才培養對接的重要工具。德國是中小學設置非通用語種最多的歐洲國家之一,涵蓋了十幾個非通用語語種,非通用語成為外語必修課。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推進非通用語教學在我國中小學的布局也應提上日程。
首先,非通用語師資是促進非通用語在中小學布局的關鍵和保障。為了促進這一項目的實施,我國高校應承擔起培養非通用語師資的使命。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為了提高非通用語教師素質,還從世界各地聘請非通用語師資為本族語的助教,提升了中小學非通用語教學質量。可見,在著力培養我們自己的非通用語師資的同時,還應適時聘請非通用語外教在我國中小學任教,以此提高非通用語在中小學的師資規模和質量。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的發育期和思維的萌芽期,因此非通用語的選修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從開設非通用語選修課的情況來看,非通用語語種在全國各中小學非常少且選學的學生人數也有限,因此非通用語教學應著力培養非通用語優秀人才,與大學的非通用語人才培養做到有效銜接。相比較而言,近年來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實施多語發展戰略,從中小學開始提升學生非通用語學習興趣。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應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推進非通用語進入中小學課堂。
再次,要加快非通用語融媒體教材建設。我國中小學非通用語教學的另一個關鍵步驟在于非通用語教材建設,尤其是融媒體教材建設。隨著手機互聯的發展和5G時代的來臨,使得融媒體教材建設包含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更適應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非通用語教材建設也應該考慮到這一市場的變化,如通過移動互聯的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一些初級非通用語教學內容,通過下載APP進行在線練習,還可以依托手機視頻進行非通用語初級翻譯訓練等。另外,還可以將國外非通用語教材引入融媒體平臺中并設定等級,以此提高非通用語教材建設的等級階梯,促進中小學非通用語教材的慕課平臺建設。
最后,加快非通用語進入我國中小學課堂是培養未來合格人才的關鍵,也是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教育部、地方政府及相關中小學校應加強合作,制定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政策,為非通用語教學的大中小學銜接打好基礎。
(作者趙 碩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本文為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科研托舉工程”團隊托舉項目階段成果,項目編號:SIS21T01)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