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蘿卜有故事
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文昌小學,一場以“小蘿卜大世界”為主題的種蘿卜、澆蘿卜、拔蘿卜、賣蘿卜、品蘿卜的勞動體驗之旅在一年級拉開了序幕。
“種蘿卜的學問可多啦”。青蘿卜、白蘿卜、胡蘿卜、水蘿卜……面對品種繁多的蘿卜,活動一開始學生就遇到了難題:“我們種啥蘿卜最合適?”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都動了起來,或是上網(wǎng)查資料,或是向父母求助,學生小俊還把在農(nóng)村種地的爺爺請到實踐田查看土壤情況。
有調(diào)查才有發(fā)言權(quán),原來連蘿卜長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學生,現(xiàn)在個個都談得頭頭是道:“白蘿卜是一種藥材,可以助消化,還能止咳化痰”“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保護眼睛”……學生小文說:“種蘿卜的學問可多了,奶奶說因為蘿卜不喜熱,所以立秋后10天左右種比較合適。”小梅也有發(fā)現(xiàn):“我還知道如果蘿卜種得太深,出來的幼苗就沒有力量;種得太淺,蘿卜的根也扎不下去。爺爺說蘿卜最好是一畦畦地種,留個小溝澆水方便。”
經(jīng)過熱烈討論,大家最后達成一致:秋后10天開始播種,以青蘿卜為主,別的品種也適當種些。
“想不到吃個蘿卜這么難”。種子播下后不久就長出了幼苗,居住在實踐基地附近的學生時不時去看一看。一天,小皓火急火燎地來報告:“老師,蘿卜地有點干了,得趕快澆水!”果然,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地上裂了一道道口子,溝里的泥土都干得發(fā)白了。可是怎么澆水,澆多少水合適呢?學校特意請來了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給學生指導:“澆水的時候要順著溝澆,讓水慢慢流過去,澆均勻。水澆多了,蘿卜可能會裂根;水澆少了,蘿卜會糠心……”
澆水行動開始了,學生一字排開,用小水桶接龍的方式把水一桶一桶從蓄水池一直“送”到蘿卜地里。一會兒工夫,學生的額頭就沁出了汗珠,但誰也沒有說累。
“為了拔蘿卜,走上六里路”。在學生的熱切期盼中,蘿卜長大了。學生步行六里地來到實踐基地,顧不上喘口氣便急不可耐地走進蘿卜地。
“快看,我的大蘿卜出土啦!”
“哇,這個是蘿卜王,誰來與我一起拔呀!”
“哎呀,不好了,我的蘿卜葉子掉啦!”
拔蘿卜看似簡單,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城市娃來說,仍然有些挑戰(zhàn)。不過,每個學生都干勁十足:有的撅著屁股鉚足勁兒拔,有的負責往車上運,還有的搶著收拾地里的葉子……盡管身上沾滿泥土,盡管臉上掛滿汗珠,但激動和快樂一直蕩漾在學生的臉龐。學生小靜興奮地對媽媽說:“為了拔個蘿卜,走上六里路,值!”
“多少錢一斤合適”。學校東臨早市,于是決定利用這個優(yōu)勢讓學生自己把蘿卜賣掉。賣蘿卜之前,學生要自己稱好蘿卜重量,貼上價格標簽,為此學校還給每個班級準備了電子秤。
學生小茜把大青蘿卜放上秤,一稱3斤:“哇,如果按2元一斤算,這個蘿卜可以賣6元,我們發(fā)財啦!”話音未落,就有學生反駁:“不行,你比市場賣得還貴,價格便宜點才會有人買!”
多少錢一斤合適呢?學生小林發(fā)話了:“我到市場上問過,蘿卜大多賣8毛到1元,賣東西得跟著行情走。”
經(jīng)過一番討論,學生達成一致:1元1斤,蘿卜葉子白送。定好價格,學生開始自己稱,自己算價格,一個個有模有樣地忙活開了……
“趕快數(shù)數(shù)賺了多少錢”。怎樣把蘿卜賣出去?學生開始精心策劃:有的說要敲鑼打鼓引起路人注意,有的說要糊個錢匣子裝錢,有的提出設(shè)計宣傳海報,還有的建議在微信里做宣傳……
大聲吆喝、積極介紹、討價還價,活動現(xiàn)場學生沒有膽怯,有模有樣地當起了小老板。但是售賣中,新的問題還是不斷出現(xiàn):有些班級蘿卜賣得很慢,怎么辦?于是,有的學生拿起小喇叭去路邊宣傳,有的學生拿著蘿卜跑到遠處吆喝,還有的學生去別的攤點招攬客人……很快,蘿卜的銷售量開始增加了。
學生賣力氣推銷著,初冬的嚴寒似乎被他們的熱情驅(qū)散。5角、1元……一雙雙沾著泥土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把錢放進盒子里。蘿卜終于賣完了,負責收款的學生小庚急切地說:“趕快數(shù)數(shù)賺了多少錢!”“168元7角,這么多!”其他學生激動地歡呼起來。
“老師,這點小活我能行”。蘿卜可以做成哪些美食呢?蘿卜豐收后,學校邀請家長共赴“親子蘿卜宴”。活動當天,教室成為家長和孩子施展廚藝的舞臺,擦蘿卜絲、做蘿卜拼盤、搟餃子皮、包餃子、刻蘿卜花……蘿卜的用途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小嘉在擦蘿卜絲,看著一上一下的小手,教師有點膽戰(zhàn)心驚,小嘉卻說:“沒事,這點小活我能行!”蘿卜絲掉在地上,學生芳芳看見了,立刻拿起笤帚掃干凈;地上有水漬了,學生雯雯趕緊提起拖把跑過去清理……
很快,一桌桌的蘿卜佳肴做好了。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學生又唱又跳,那一刻他們真心感受到——勞動,真的很快樂!
(作者呂海燕系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文昌小學)
(正文結(jié)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