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是有光的星星
畢業前夕,我收到了一條留言:“吳老師,我不知道寫什么好,因為想寫的太多。在這6年里您一次次企盼又一次次對我失望,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可我卻沒有優點,我也對自己很失望,覺得自己很失敗……其實那個凱蒂貓項鏈是我送的。感謝您的教導,謝謝您當我的老師——小涵。”
讀著留言,我眼前浮現出那條卡通項鏈,當時我多方詢問無果,沒想到時至今日才找到贈予之人。孩子為我準備禮物不曾告訴任何人,只因怕我看不起她,不接受禮物。一時間,后悔和懊惱涌上心頭,與小涵交往的一幕幕在眼前鋪開。
一年級時的小涵活潑好動,無論課上課下,只要周圍有同學她就能聊個不停,周圍同學換了一撥又一撥也無濟于事。更讓人頭疼的是,小涵從不按時完成作業,我嚴慈相濟也無效。
我開始遷怒于家長,幾番欲言又止的家長最終道出了苦衷: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已尋求醫生幫助并進行藥物治療……看著流淚述說的家長,我難過后悔,自己只想著如何讓孩子整齊、快速地成長,從沒想過他們之間是有差異的。教育應該像那蒙蒙細雨,慢慢下。
從那之后,面對小涵的各種“出格”行為,我總會提醒自己:慢一點,等一等,同時放寬對孩子的學業要求。大概過了一兩年,小涵的情況有所好轉,但一塌糊涂的成績卻成了“放養”的代價。直到孩子父母也默認這是常態,徹底熄滅了我對小涵最后一點信心。我開始忽略小涵在課上的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忽略她的種種,她在我眼中變成了半隱形狀態。
直至臨近畢業,小涵的留言給了我當頭一棒:作為人師,我當時多么自以為是,常常因為孩子的小缺點而忽視了優點,身邊人也從來沒有試著去體諒她,一意孤行地用我們認為正確的準則衡量她,給她貼上各種標簽。
我不能再錯失機會,于是將小涵請到辦公室,她傷心地說:“我知道同學都不喜歡我,老師我很謝謝您,為我付出了那么多……”
我哽咽地告訴她:“成績不好沒關系,但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心存感恩,善良正直。這些品質你都具備,老師相信你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小涵眼里泛著淚,說將來想當兵,成為像爸爸一樣的軍人。最后,我送給她一個筆記本和幾只筆。我至今還記得她接過禮物時的表情,是興奮、感激、渴望。
從小涵離開辦公室那刻,我再也止不住自責的淚水,無法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被周圍人放棄后的那份無助和恐懼。作為成年人,我只知道在高處俯視她,沒有安靜傾聽孩子的想法,也沒有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反而把一切都歸結于孩子不爭氣。
為人師者,應該放下偏見、敞開心扉,與每個孩子平等溝通,認真審視現象背后的來龍去脈,與偏見和解,尋找努力的意義和價值。每個孩子都是身上有光的星星,有些雖不耀眼,但一定純真、溫和。
(作者吳少東系浙江省杭州市春暉小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