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外(集團)新亞洲學校:趣味作業讓學生減負增效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旭華 連燕純 記者 劉盾)如何將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寓于趣味性練習中?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新亞洲學校一年級語文備課組結合低年級學生對繪畫感興趣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橡皮泥、繩子、牙簽等材料,給漢語拼音“穿”上新衣。學生根據漢語拼音特點創設出相應的動植物形狀,或者繪制出別樣的色彩。
學校執行校長呂月清介紹,為科學實施學生作業減負,學校以作業研究為突破口,實施分層作業、彈性作業,科學、系統、合理地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努力實現質量上做“加法”,數量上做“減法”。學校更著力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以生為本,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減負、提質、增效。
用不同顏色的樹葉拼貼成地圖,制作立體的天安門手工作品……今年國慶假期結束后,二年級學生交上來的手工作業,令教師們眼前一亮。二年級語文備課組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出讓學生在假期制作手工作品的作業。在動手實踐中,孩子們對祖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假期作業反哺課堂教學,學生在語文課上用順序詞和文字,介紹自己手工制作的過程,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如何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校六年級“折紙數理學”拓展性課程上,學生通過折紙體驗,直觀認識抽象空間圖形。運用課上學到的數學知識,學生制作出站立的小鳥等多元折紙造型。在學與玩中,學生享受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也提升了數學思維。
“學生只有在校內‘吃得好、吃得飽’,才不必去校外‘加餐’。”在呂月清看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是“雙減”行穩致遠的“保障線”。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