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西湖區:“雙減”之下,教師“雙成”
“今天是冬至,你們想為誰熬制臘八粥呢?想熬制一款什么樣的臘八粥呢?請小組討論,合作完成臘八粥的營養配料單……”12月21日,南昌市西湖區召開的“減負增質現場會”上,一群學生正在津津有味地上一節“食”光課程——《臘八節》。
這堂課以“臘八粥”為主題,整合多學科課程資源,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從中感悟食育的真諦。
在“雙減”政策下,“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已成為西湖教育人的共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常態課優質化,才能真正讓“雙減”落地。而這一切的實現關鍵在于教師。創新培養教師方式、探尋培養教師新路徑、助力教師全面成長,是當前西湖區落實“雙減”工作的首要任務。
在西湖教育人看來,“人”和“事”是西湖區在“雙減”政策下創新教師培養的兩個著力點——“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適逢西湖區2021年130位新教師入職。該區做活新教師培訓,助力教師專業成長。依托線上教學技術平臺,從“專業課、通識課、微課程、直播課程”四大模塊入手,將一名教師必備的基本知識、技能與教育教學策略納入培訓課程,讓教師明確“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時,學校為每位新教師安排一位名師或學科帶頭人做導師,扎實開展新教師學科基本功專項訓練,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
針對骨干教師群體,西湖區大力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采取聯姻高校、名師落戶、論壇接力等舉措,打造教師“新銳部隊”。近年來,該區不但遴選了160名骨干教師分批到華東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高校進行菜單式培訓研修,還舉辦“西湖區骨干校長(名校長)”培育工程項目,采用理論研修、實踐浸潤等方式,多批次培訓培養校級干部300余人次。
為了持續激發和保持教師的創造力,西湖區以“賽、磨、展”代“訓”,春有“中堅杯”,夏有“學術年會”,秋有“新秀杯”,冬有“經驗交流”。四個項目、四次磨礪,這一系列活動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同時,為了激勵教師成長,西湖區真金白銀拿出財政資金,對名師及團隊進行獎勵。西湖區教師獎勵基金每年遞增,2021年已達到150萬元。
在“成事中成人”,同時在“成人中成事”。“雙減”政策下,西湖區通過項目推進,在具體實踐中“塑形”“樹人”,引領教師成長。
今年5月,西湖區小學數學團隊代表江西省參加全國“人教版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示范觀摩交流會”,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生本學材”課改試驗區,借力人民教育出版社這一平臺,西湖教師團隊快速成長。當“雙減”號角吹響,西湖教師穩抓“生本學材”這一抓手,探索西湖教育深耕教改、錘煉師能的新路徑,著力培養大批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為學習借鑒教育先進地區的理念和做法,西湖區還引進上海名師裴昌義英語名師團隊,圍繞著其提出的“民主型、互動型、研究型、創造型、自主型的五型英語課堂”教學主張開展研修。項目參與者以基地為軸心不斷影響及輻射他人,形成了推動本地區教育改革的一股強勁動力,成為西湖教育的一抹亮色。
同時,西湖區吸納全區青年語文名師組建了西湖區“樹·人”教育研究團隊,共同開啟一場關于“樹·人”教育的思考與實踐。5年來,研究團隊采取名師引領目標驅動、全員互動深度卷入、線上線下交互融合、課例研磨案例研討等形式,合力推動主題研究,形成了“樹”型課堂教學模式。
多措并舉之下,西湖區教師的成長有目共睹。
“西湖區的每一位教師在團隊打造中都發揮著影響力,并產生共振作用,為了他人和自我變得更美好,大家一起真誠合作、共同成長。”西湖區委教體工委書記、局長廖小兵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