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將“孝文化”融入生活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1-04  閱讀:次   |
42.9K

  上海市松江區葉榭地區的堰涇村“幸福老人村”于2015年列入上海市政府實施的長者照護之家項目,是上海市首個農村養老機構試點,也是松江區第一個開辦的長者照護之家。“幸福老人村”目前已入住老人38位,為當地孝文化的教育和宣傳營造了獨特的環境氛圍。上海市松江區葉榭學校依托“幸福老人村”這一資源踐行孝文化,為學生設計開發了“微孝”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微孝講堂、微孝農場、葉榭非遺體驗、土灶體驗、愛心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傳承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優秀文化。

  課程目標

  1.通過協作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2.通過參與農耕活動了解農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體會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3.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愛親敬長的過程,理解“孝”的含義,感悟“孝”的文化。

  4.通過勞動教育,端正勞動態度,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

  5.通過學習傳播孝文化,把孝文化融入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展現應有的素質和志愿服務風采。

  課程實施

  開班儀式。輔導員帶領學生來到葉榭鎮堰涇“幸福老人村”舉行開班儀式。學生了解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要求,朗讀感恩詩詞,完成特定的拓展任務,與老人村的老人一對一結對,初步體驗陪伴老人的感受,完成第一次愛心服務——給爺爺奶奶打湯端飯。

  微孝講堂。“幸福老人村”工作人員為學生開設“微孝講堂”,講述孝文化知識和孝道故事,讓學生全面了解孝文化,理解孝的含義;學生與結對老人聊天,聽老人講祖輩的故事,進一步拉近關系;學生為老人用餐提供服務,對于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學生還可以給他們洗手、洗臉、喂飯。

  微孝農場。“幸福老人村”工作人員為學生開設禮儀課堂,講授尊老敬老的禮貌用語、肢體動作等。學生陪伴行動方便的老人來到田間地頭,老人教授學生使用農具的方法,學生在勞動中體驗農耕文化,掌握基礎農耕技能,感受父輩祖輩的辛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老人的情感進一步加深,他們陪老人聊天、講有趣的故事,推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去曬太陽,幫老人捶背、按摩。

  非遺傳承。葉榭軟糕具有“松、軟、甜、香、肥”五大特點,是松江的地方特色美食,2011年被列為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幸福老人村”,學生了解葉榭軟糕的歷史,學習軟糕的制作方法,通過鋪粉、刮平、壓坑、填餡、翻轉、脫模等過程制作一盤盤方方正正的軟糕。軟糕做好了,學生高興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老人一起分享。

  結業典禮(孝親瓶制作和土灶體驗)。孝親瓶——顧名思義,小小的瓶子里裝載的是孝心和親情。瓶身由學生制作,里面的花朵由“幸福老人村”的老人制作。完成后的“孝親瓶”會在“蝸牛集市”(愛心義賣活動)進行義賣,義賣獲得的款項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土灶體驗是學生最喜歡的內容。在老人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學會了許多土灶操作技能。學習之后,學生自己下廚準備一桌菜肴,與老人一起品嘗。最后,“幸福老人村”的老人和工作人員還會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評出“愛心小天使”并頒發證書。

  課程成效

  學生通過為老人講故事、捶背按摩、端飯打湯,體會到“百善孝為先”的道理;通過田間地頭的躬身耕作,認識了農用工具,學習體驗了耕種技術,磨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通過學習非遺文化、制作葉榭軟糕,了解了家鄉的歷史和文化傳承;通過認識土灶、使用土灶制作菜肴,體會到老一輩生活的不易,也體驗了農家生活的樂趣;通過小手牽大手,“微孝”課程的內涵得以進一步延伸、拓展,孩子帶著父母一起走進“幸福老人村”,把更多的孝和愛傳遞給社會。

  (作者朱 潔系上海市松江區葉榭學校)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