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五育融合”區域落地的路徑探索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1-10  閱讀:次   |
42.9K

  “五育融合”是指向高質量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載體。如何將課程與教學作為“五育融合”的日常化基本路徑,讓“五育融合”進課程、進課堂,實現科學化、課程化、課堂化,進而走向系統化?同時,“五育融合”學校路徑的全局性設計必然帶來學校治理的變革,如何確立環境、制度、機制的保障?

  從機制上引領研究。為保障“五育融合”的研究能有效推進,區域在跟進設計相關機制與制度中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扎根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土壤。立足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精神,遵循教育規律,吸收各區域、各國先進的研究經驗。第二,立足鐘樓區新時代發展素質教育的基本立場。回應時代的重大關切,回歸教育的初心,回答育人的追問,肩負起落實和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第三,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從明晰發展目標和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做到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從而有效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第四,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加強系統謀劃,充分調動學校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時將成功經驗上升到區域行動。

  用課題深化研究。區域在課題申報指南中,將“五育融合”的研究作為專項,建議學校圍繞深化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集中對“五育融合”的典型問題進行專題式探索。例如常州市西新橋小學2021年申報的課題《“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的校本實踐研究》,以一所城區普通小學為研究樣本,通過對德智體美勞五個領域的融合改造,形成以幸福教育為價值追求而開展的一項行動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構建“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的內涵和學校頂層設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通過研究,探索“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校本實踐的樣態和特色做法;通過研究,形成“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的系列案例和典型經驗。鐘樓區教師發展中心申報的《勞動教育融入小學科學的教學探究》,旨在通過勞動教育融入中年段小學科學中的教學探究,培養中年段學生的科學實踐探究力以及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從而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觀念,最終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勞動教育融入中年段小學科學中的教學探索,讓教師找到系統的教學策略以及相應的評價策略,提升教師對勞動教育融入科學教學的開發資源及設計策劃的能力;通過課題研究,形成區域內勞動教育融入小學科學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

  用項目化學習定向研究。項目化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學科領域之間形成有意義的關聯,達到整體理解和對多個學科的深度理解,從而培育學科素養和跨學科素養。例如西新橋小學“五育融合”的項目化學習《走進竹的世界》,吟誦詩詞歌賦中的竹,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品悟具有竹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氣質的人物形象,感受品格的德行力量;欣賞繪畫和攝影中的竹之俊逸和豐富,感受器物之美;利用竹竿等設計體育游戲,感受運動之趣。在研究“五育融合”過程中,要突出全面基礎上的差異性,要具備課程知識的拓展性,要解決學生生活情境中的問題。

  改變教師教學研究的理念。“五育融合”的核心在于突破學科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融合其他學科以及超學科的要素,教師要避免由于學科要素簡單疊加,機械拼湊變成“拼盤課”,僵化的疊加會打亂原有的學習順序與思維的連貫性。好的融合課中學科元素是有機聯系的,共同形成缺一不可的整體。例如數學課《走進對稱的世界》,既讓學生欣賞到豐富的大自然中對稱物體之美,也能從不同中尋找到相同的對稱性,從而抽象出對稱的數學原理,再通過創造對稱圖形來感受數學之美、圖形之美。其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要發生很大的變化,要站在育人的高度重新設計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這需要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變革學校教研活動的方式。目前學校的教研活動基本都是以分科為主要形態,要推動“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地,必須變革教研活動的方式,讓各學科教師形成研究共同體。針對教學內容集思廣益,在各科教師共同闡述教學目標和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后,形成多樣化的學科育人目標。在育人目標的基礎上,整體設計學習的內容和過程,使學習內容流暢有機。例如在《走進春天》的教研活動中,五年級語文教師和美術教師共同進行教研活動,確立育人目標,達成教學共識。語文教師重點帶領學生理解了與春天相關的詩詞后,由學生家長帶領孩子尋找詩詞中的春天,并用相機記錄下來。詩詞與影像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詩詞感悟能力。美術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用繪畫的方式讓學生把影像作品進行去繁化簡,這個過程又是對詩詞理解的過程。

  改變基于融合的評價方式。科學有效的評價是保障課程融合質量的關鍵。有效的融合將對學生的學科學習、活動體驗、個體成長產生積極影響。評價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學科內的有效性,即融合中關鍵學科的核心概念、重要方法和學科思想是否得到深入理解;學科間的促進性,即融合課程中涉及的學科要素彼此之間是否有機聯系,是否相互促進;跨學科的關聯性,是否在融合中促進學生的整體認知和關聯思維,幫助學生打破學科定式,形成整體把握問題、多角度全面辯證思考的認知習慣和思考能力。

  (作者金松武系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教育局副局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