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向兒童學習”的全場域融合育人新路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1-10  閱讀:次   |
42.9K

  “向兒童學習”是“后喻文化”模式中“向幼者學”重要思想的創意表達。“尚美”是為了讓兒童的學校生活更加具有審美意蘊。我們首先對“五育融合”作出了校本表達,以美修德,塑造少年兒童的健全人格;以美啟智,培養兒童的感知、形象思維能力;以美健體,培養兒童對運動健康、健美體態的正確認知;以美促勞,改善兒童勞動精神面貌,引導兒童勞動價值取向,提高兒童勞動技能水平;以美培創,培養兒童的創新思維和創造精神。

  我們首先選擇從優化課程入手。在學校課程框架4.0版本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了學校課程的5.0版本,即“三類融合”尚美課程,全課程融合育人。“尚美修德”德育課程包括“空間造美”“方圓立美”“共育同美”“項目享美”四個主題,分別從班級文化建設、行為習慣養成、家校社聯動、節日紀念慶典等方面,與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主要藝術課程相結合,呈現出藝術化、多樣化的育德樣態。“尚美啟智”基礎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與信息技術七大類國家課程,按照“達美”“探美”“塑美”“誦美”“賞美”五個主題,既跨學科分類又融合學科構建。例如,“誦美·音樂”“賞美·美術”兩門藝術課程在與其他基礎課程的深度融合中往往采取雙向主動原則,或由藝術課程教師向其他課程教師發出邀請,以豐富藝術創作的主題和內容;或由其他課程教師向藝術課程教師尋求幫助、指導,用藝術化的方式進行學科表達。比如語文學科探索的“繪讀慧寫”實踐研究,就是在全學段開展以美術繪畫為支撐的語文項目式學習,將繪畫語言與文字語言表達相結合,通過畫繪本、畫插圖、畫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樂于表達、學習表達、以美達意。“尚美培創”實踐課程按照“童言達美”“童索探美”“童健塑美”“童樂誦美”“童眼賞美”“童技練美”“童悅鑄美”“童創領美”八個主題構建了45門主題實踐課程,作為基礎課程的有益延展,并與課后服務“博物課程”高度融合。

  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主陣地和尚美課程體系落地的重要場景,每一堂課的審美水準都決定著童心課程的美育質量。我們基于兒童學習規律,提出針對課堂的“四童關鍵”,作為教師課堂教學實踐的基本準則,全流程融合育人。“四童關鍵”是具有審美意趣適合所有學科和課程的課堂教學流程,具體包括“聽童聲”“聚童心”“拓童眼”“練童技”四個課堂關鍵環節,分別指向課堂導入、學習新知、拓展鏈接、練習技能四個基礎學習流程。與之匹配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量表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底線要求,并對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提出了具體要求。“聽童聲”旨在創設情境,開放傾聽,抓準學情,順學而導,學習的起點從兒童的發現開始,探尋課堂的真實美。“聚童心”旨在目標聚焦,環節簡明,重點著力,一課一得,學習的過程遵循兒童學習規律,探尋課堂的規律美。“拓童眼”旨在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鏈接生活,拓寬眼界,學習的拓展體現學習的科學性,探尋課堂的嚴謹美。“練童技”旨在夯實基礎,集體訓練,設計游戲,及時反饋,學習的效果彰顯學習的有效性。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兩個面向”尚美評價。“面向人人”,即遵循課程評價的普遍性原則,倡導關注個體,多元包容,“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例如,我校將“童心原生態美術作品展”作為美術學科的評價策略,對美術課程教學進行過程評價、全員評價,同時向師生、家長甚至社會進行美的展示和美的熏陶。“面向未來”,即遵循課程評價的動態性原則,關注過程,尊重事實,充分發揮評價面向未來的導向功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完美人性的基礎。

  “將大自然請進學校,把學校接入大自然”,一直是我們為落實“五育融合”育人理念建設學校空間的審美態度。我們致力于在城市中心建造一所自然學校,在順勢而為的空間中展開自然而然的教育。從基于校園植物的學科融合空間,到基于歷史遺產的社會文化空間,再到基于文化典藏的探究學習空間,我們正在建設一所博物館式的新學校,展開了一幅全場域融合育人的畫卷。

  集團新學校建設本身就是一門最真實的“五育融合”課程。從布局到功能場館設置,從色彩搭配到與自然環境融合,從材料選取到造型設計,從總體風格到小景觀打造都融入了師生和家長的創造。學生不僅能學習到各種美術、建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傳統文化等知識,還能在寒來暑往中強身健體,鍛煉勞動技能,感受“勞動最美麗”。那些原本看似毫無美感的磚頭、石塊、木樁、廢銅爛鐵都在一個個巧思和一雙雙巧手中變成了美好的作品落地校園。現場創作壘起的紅磚校門、圍墻、陶藝博物館等都將成為一所學校里師生美好的記憶。新學校的建設非常“原生態”,盡力保留原有的植物物種,同時引入水稻種植、作物栽培、滴灌技術等農耕文化。在這里,身在城市的師生和家長能最大限度地親近自然,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找拾真善美,構建和諧共享的學習空間。同時,遵循“慢教育”的辦學規律,新學校建設在硬件與軟件建設中多多留白,體現出“無即是有、少即是多”的哲學智慧,在不斷生長中向美。自然館、美術館、書法館……30多個博物館式學習空間會隨著兒童的學習實踐不斷完善、迭代、更替,校園里的植物也會在一個個四季輪回中走入記憶的年輪,記錄這場美好的相遇。

  (作者秦 波 李婷婷系重慶兩江新區童心小學教育集團)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