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項目式學評:朝向每一名兒童的素養生長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1-17  閱讀:次   |
42.9K

  要求一二年級進行非書面考試,意味著評價指向的轉變——從單純關注測評學科知識,轉變為基于學習理解,應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

  “項目式學評”是指依據課程標準,基于學科整合,聚焦低年級各學科主要概念和學習內容,在真實情境中,將項目化學習的基本要素融入非紙筆測評,讓學生在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反思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策略。

  指向核心素養,研制測評項目

  “項目式學評”設計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不僅關注對學生學科知識、運動能力等的考查,也關注學生能否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在真實問題情境中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性表現,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確定學評項目后,一二年級各學科教師在教研組長的組織下反復研讀課程標準,將各學科中難以在紙筆測評中評價的知識點、能力點進行梳理,如語文學科中的“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領域。

  遵循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本校低年級學生實際學情,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一整套“項目式學評”評分標準。等級化標準(A、B、C)側重“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描述性評價則側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兩個維度。以“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為例,一般包括問題發現、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分工合作和創新思維六個方面,用于指導、衡量學生在“項目式學評”中的參與狀況和在團隊中的表現,特別關注學生是否能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看待和處理問題,鼓勵學生以開放性、獨創性的思維解決問題。

  基于學科整合,創設真實情境

  貫穿“項目化學評”始終的驅動性問題是真實問題情境與學科核心知識之間碰撞后產生的。將學科本質問題放入一定的真實情境中,這樣的情境可以是歷史情境、現實情境、藝術情境或是工程情境,特別強調貫通學科知識與生活世界。基于真實問題情境,學生不會覺得“假”,不會產生只是在做復雜的應用題的感覺;學生會產生代入感,進而激發參與熱情,充分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學習知識的價值。

  我們景苑小學一直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歷年來一直堅持舉辦“年俗節”。一二年級以“習年俗·迎新年”為主題情境設置了“年俗體驗街”“年貨采辦街”“新年快閃館”“新年祈福亭”4個場景,對應設計了“迎新年”“誦新年”“賀新年”“唱新年”“采年貨”“躍新年”以及“揚文化”等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低段所有學科,如“采年貨”項目就涉及了科學、數學兩門主要學科,學生首先通過看、摸、敲、聽等方法來辨一辨常用春節用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再根據小組采購經費、采購要求等完成年貨采購。像這樣的“項目式學評”既完成了對知識技能的考查,又能讓學生在歡樂祥和的傳統節日氛圍中真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豐富評價形式,實施多元評價

  “項目式學評”在評價主體與評價形式方面進行了嘗試性變革,強調豐富評價形式,實施多元評價。一方面評價主體多元,除了學校教師,也會根據測評需要邀請高年級優秀學生代表、家長志愿者、社會各類專業人員等擔任測評員或觀察員,力求從不同視角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客觀、全面的評價。邀請家長進校參與測評,既有利于家長在直接參與中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切實了解評價指向的轉變,也有利于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另一方面基于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形式也更豐富,既有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又有家長評價等。除此之外,多元評價還包括掃碼錄入等級及評語的智能形式、獎勵貼紙的傳統形式等。

  如學校二年級“習年俗·迎新年”主題“項目式學評”的“賀新年”環節,學校邀請了區書法協會專家、社區老年大學書法班學員、書法愛好者(家長)、校書法社團高年級學生等,由學生、書法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等共同組成評價主體,根據事先制定的評分標準,觀察并記錄學生個體及其團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表現。

  重視測評結果,關注個體成長

  “項目式學評”作為一個階段的表現性評價,不僅關注學生階段的學習效果,也關注以此為起點,借助測評結果更好地服務于后續階段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項目式學評”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導每一個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依據評價標準進行自我檢查、反思差距、明確目標,從而更好成長。

  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測評教師即可對照既定的評價標準,通過掃描二維碼及時錄入相應數據。測評結束,平臺根據豐富的測評數據自動生成學生個體圖表與集體圖表,并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進行跟蹤評價。基于學生個體圖表,教師可以清楚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而幫助學生進行客觀分析、自我診斷、明確目標。根據學生的優勢、特點與不足,制定獨屬于不同水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建議與干預策略,供家長登錄平臺查看、了解,進而促進學生發展。基于集體圖表,教師可以通過班級間的橫向對比與同一班級在不同年份的縱向對比發現共性問題,獲得真實學情,由此為下一階段教育教學的調整、改進提供精準數據支撐,減少僅依據教師經驗開展教學的劣勢。

  從“考知識”走向“用知識”,從“單一求解”走向“創造應用”,這種評價指向的轉變是我們需要繼續思考、實踐與研究的永恒課題。

  (作者邵鋒星系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景苑小學校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