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奏響“小異”“大同”教學樂章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1-17  閱讀:次   |
42.9K

  近年來,“同課異構”已經成為我校進行教學研討的常態。那么同課異構的意義與價值究竟在哪里?我認為,同課異構就是要在“小異”與“大同”中不斷回環,在回環中不斷創新設計,逼近教學的本質,獲得更好的理解與生成。

  同課異構的“單向度”癥結

  不知何時起,為了“異”而“異”成了同課異構的一種追求。相較于分析教材,一些教師更注重在追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異”甚至教學結構的“異”上下功夫。

  這是一年級教材《小小的船》課文后的一道題:

  為了達成讓兒童學會表達這一教學目標,我們請兩位教師進行同課異構。為了追求教學的“異”,一位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沒有使用教材中泡泡里的提示“我還會說彎彎的小河,藍藍的大海……”指導兒童照樣子說一說,而是直接補充了繪本《月亮的秘密》中的部分內容。她領著孩子邊看繪本邊講述:“有一群小動物,想看看月亮的秘密,它們爬啊爬啊,爬上了天空,看到了好多月亮。于是,每個人摘下一個月亮帶回了家。用來做什么呢?‘小貓最討厭下雨,做個雨傘吧!小豬最愛吃,做個牛角面包吧!孔雀最愛美,做個帽子吧!猴子最淘氣,做架秋千吧!小松鼠呢,為了裝松果,做了一個小籃子。’”然后問“小朋友,如果你也摘了個彎彎的月兒,你想用來做什么呢?”接著出示句式“我想________”,引導兒童想象,練習表達。

  另一位教師同樣想追求不一樣的教學。他也忽視了教材泡泡里的提示,直接讓兒童仿照“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進行創編,出示“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的句式,讓兒童表達。

  從這兩個教學片段我們可以看到兩位教師因“求異”心切,于是眼中的教材成了他們認為會“雷同”的炸藥,全都選擇避而不用,使兒童的表達缺少了必要的言語支架。第一位教師的課堂上,兒童只會“我想做鐮刀”“我想做彈弓”……諸如此類的表達。而第二位教師的教學更是跳躍,因為缺乏必要的交代與指導,兒童對著這樣的句式根本什么都說不出。

  我們可以看到,同課異構中“單向度”的“求異”,最重要的癥結就在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內心究竟是在想成全兒童的真實生長,還是成全自己的與眾不同?顯然,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要成全兒童,要讓兒童的思維在課堂上得到訓練,素養得到提高,能力得到發展。教師如果一味地“求異”,極易偏離完整育人的目標。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以平常心求異常思維,以異常思維達成完美育人的大同目標。為此教師應靜下心來研讀教材,才能在教材中找到兒童的生長點,找到搭建兒童表達支架的方法。

  同課異構的“批判性”思維

  通過上述教學片段我們發現,“求異”并不是同課異構的真正目的,而僅僅是一種手段。同課異構的真正目的是對文本求得更好的解讀,對設計作出更好的調整,對教學本質作出更好的理解。因此,每位教師都需要有批判性思維。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位教師其實是有想法的,她希望通過相關文本的拓展閱讀,打開兒童的眼界,讓兒童不滿足于教材,從而看到更廣闊的天空。她也想到了要給兒童言語支架,于是利用繪本中不斷重復的句式“我想做……”,讓兒童放飛想象?墒亲屑毸伎迹@篇課文后面為什么會設計疊詞的運用表達?這明顯是文本的一大特色,教師在給孩子擴充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把教材中的訓練點讓孩子熟練掌握呢?

  第二位教師其實已經領會了教材后面這道題目的意義,也很清楚該課的訓練點是疊詞運用,并且很認真地想要指導孩子運用?墒,他卻高估了一年級兒童言語表達的能力,沒有給兒童明確可以借鑒表達的腳手架。于是,兒童無所適從。

  兩個不同的教學片段,兩位教師的真實課堂實踐,再加上一群教師的集體觀課,批判性思維就在碰撞中產生,并走向深入。同時也讓兩位教師開始沉下心來思考:怎樣的教學才能既能讓孩子在課堂上得到真正的生長,又能不斷變革教學方式?于是對于“異”的理解,開始走向深刻。“異”絕不是外部形式,它應該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對學情的了解,對課堂生成的及時把控,從而作出更積極、更合理的呼應。此刻關注點已不在于“同與異”“對與錯”,而是更好地理解與學習。

  同課異構的“跨越式”路徑

  同課異構的價值不僅在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升研課的品質,還在于讓不同的教師互相學習,打破邊界,實現超越,走向關聯成長。因此,融匯“大同”應該是同課異構的一種成果形式。

  同課異構應該從“同”走向“異”,又從“異”走向“同”,在碰撞融通之后實現跨越,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我們讓兩位教師彼此學習了對方的課堂教學之后,互相發現各自的優缺點,然后進行二次備課。

  第一位教師在二次執教時,首先帶學生利用教材中泡泡里的提示,進行了疊詞的拓展表達。繼而再補充繪本,讓兒童在感受小動物神奇想象的同時放飛自己的想象,在出示句式“我想_______”之前,帶兒童朗讀了繪本中反復出現的句式“做個_______吧”!這樣更鮮明地給兒童提供了一個表達的支架,讓兒童可以模仿繪本中反復出現的句式,調動自己的經驗,用上合適的量詞,想象與月亮相似的物件,這樣的表達就能夠有效降低兒童表達的難度。同時,第一位教師還設計了一個可供兒童自由發揮的環節,即天空中除了月亮還有什么?若是你來到天上,你想做什么?這樣就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兒童跳出摘月亮的思維,而是親身奔月,來到天上,思維的馳騁度就更加活躍了。

  第二位教師在二次執教時,緊扣習題中的泡泡提示,引導學生說話。然后結合教材45頁的兒歌“月兒彎彎”,讓學生仿照“月兒彎彎掛藍天”的句式,以“______彎彎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進而小組展示合作創作的小詩。“稻穗彎彎在田間,香蕉彎彎在眼前。小船彎彎在水邊,彩虹彎彎在天邊。”在類似的小詩誕生之后,教師將繪本《月亮,你好嗎?》作為獎勵,讀給孩子聽。然后再創設情境引導兒童想象,如果你到了天空,會遇到______的月亮,看到______的______。試著用像“圓圓、亮亮、軟軟”之類的疊詞。這樣的設計緊扣課文訓練的重點“疊詞”的運用,既給了兒童表達的支架,又打開了兒童的視野,激發了兒童閱讀與表達的興趣。

  一個教學點,兩次同課異構,教師將彼此碰撞后的智慧與自己的教學理念互相融通,在保留自己教學風格的前提下,以最優的狀態設計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完美發展。此時的同課異構,所追求的是教學設計的超越,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育理論的升華。

  時下“雙減”正在有效進行,而要將“雙減”真正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同課異構重在變革與求實,重在適切與育人,因而就成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法。讓我們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融,最終走向“大同”。

  (作者邱洪艷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