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用項目式學習撬動期末評價改革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1-23  閱讀:次   |
42.9K

  “雙減”之下,在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的要求下,如何推進“學—教—練—評”的一致性研究?如何科學、全面、適切地對學生的學科素養進行評價?如何系統、整體、有效地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以二年級數學學科為例,我們嘗試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理念與實踐進行期末評價改革。

  以終為始的目標設定

  如何超越紙筆測試實現評價的進階?如何讓考核變得有意思?我們的回答是把二年級數學的復習與考核變身為“數學嘉年華”的體驗之旅。這就要求教師學會使用新工具、迭代形成新思維、創造應用新場景。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理念,期末復習與考核同樣可以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問題為驅動,以成果為導向,以探究為基礎,以合作為方式,以評價為支持,以作品為載體,促進深度學習,培育高階思維,實現問題解決”。我們期待在“數學嘉年華”的設計與實施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指導、個體實踐與團隊協作中,經歷自我梳理、自我總結、自定主題、自創形式、自設量規、自主反思、自我優化的全過程。

  多重角色的情境設置

  談到“數學嘉年華”,很多教師都會聯想到學校期末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的學科游藝活動。各校學科游藝活動的共通點是以學科核心知識與關鍵能力為內核,以情境闖關與游藝活動為方式,對每個學生的學科學習效能進行專項評價。

  如何在傳統游藝活動基礎上實現評價系統的多維進階呢?從以往嘉年華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來看,每個學生只是以被評價者的身份參與到期末游藝活動中。而以項目式學習的視野再來審視“數學嘉年華”活動,我們就可以用“設計者、參與者、創造者、體驗者、評價者”等多重角色的視角,將“數學嘉年華”活動進階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生長、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而在這樣的迭代中,學生從活動的跟隨者變為自主行動者,從被動參與者變為主動創生者。師生通過合作共創,共同開啟有意思的復習之旅、設計之旅,共同開創有意義的評價之旅、創造之旅。

  指向成長的內容設計

  “數學嘉年華”項目產生于期末復習與考核階段,指向學科的核心與關鍵,聚焦學生的關心與關切,助推師生的共研與共創。

  從流程安排與內容設計來看,“數學嘉年華”項目分為入項導引、分項研究、系統設計、項目匯報、具體實施幾個階段。

  入項導引階段以挑戰性問題為核心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將“如何設計一場數學嘉年華活動”這一核心問題分解細化為一系列問題串——“嘉年華主題怎么選?嘉年華項目怎么設?嘉年華內容怎么定?嘉年華評價怎么評?”

  而在分項研究與系統設計階段,需要學生以數學學科為載體,聚焦核心知識與關鍵能力進行自我梳理,關注知識結構與相關內容進行自我總結;需要師生基于調查數據分析共同選定嘉年華活動主題,基于學期內容分類設計嘉年華活動項目,基于學科素養評價確定分項內容考核量規;需要團隊合作進行活動方案的項目整合與調整迭代,持續開展評價量規的合作討論與反思優化。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借助思維導圖工具進行結構化梳理,運用線上問卷工具進行數據化分析,借助PPT文稿工具進行圖文編輯與講演等。

  項目匯報階段,通過團隊合作、評委提問、分組答辯實現設計方案的智慧眾籌與再次優化。而具體實施階段,一方面包括師生合作完成學科嘉年華現場的物料準備、人員安排與路線設定,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在師生共創的嘉年華活動中,進行項目化的挑戰、獲得沉浸式的體驗、實現個性化的成長。

  回歸素養的系統評價

  好的“數學嘉年華”活動是基于數學的,有著濃濃的數學味。而這濃濃的數學味來自每一位設計師,也就是參與項目的每一位學生對于數學內容與結構的整體性把握,來自他們對數學思維與方式的結構化表達。

  例:數學核心內容思維導圖評價量規(見表1)。

  好的“數學嘉年華”活動是指向兒童的,有著甜甜的趣味。而這甜甜的趣味來自于每一個實踐者也就是參與項目的每一個學生對于主題、內容、方式、評價的自我表達,來自于問卷與訪談的數據流,來自于辯論與分享的思想匯。

  例如分項活動方案評價量規(見表2)。

  好的“數學嘉年華”活動是聚焦生命的,有著繽紛的成長味。而這繽紛的成長味來自于“每一個指導者也就是參與項目的每一個成人對于兒童的相信、理解與敬畏”,來自于“教師對于兒童的陪伴、指導與關懷”。

  這樣的素養評價不僅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緊緊圍繞本學期的數學核心知識與關鍵能力開展結構化評價;還鏈接著跨學科素養目標,不斷引導學生關注可以實現跨學科遷移的結構化思維的能力、跨領域交流的能力、互補性合作的能力、創造性設計的能力等;還可以延展為超學科素養,文化傳承與表達、悅納自我與他人、審辯式思維等。

  這樣的期末考核評價,最終留下的不僅僅是“數學嘉年華”游藝活動中各個項目指向學科素養的一枚又一枚印章的印記,還有更多師生共同創造的過程性評價量規中一顆又一顆星星的點亮。

  教育,即生長。教育評價,亦然。

  (作者王 嵐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廣華學校副校長、小學部校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