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評價回歸兒童素養生長
前不久,一年級的一位家長對我說:“校長,我們這批孩子可不能當試驗品,不讓留書面家庭作業,期末也不能書面考試了,這樣孩子的基礎知識能掌握扎實嗎?該練還得練,該考還要考!”聽了家長的一番話,我理解家長的心情:不再用“一張試卷定乾坤”了,家長心里沒底。也理解家長的焦慮:唯恐自家的孩子該學的學不會、能學好的學不好。更讀出了家長擔心背后所反映的兩種育人觀的博弈:“唯分數”論“英雄”的成才觀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觀的較量。
立足“立德樹人”育人目標,消除家長疑惑,凝聚家長力量,是每所學校在“雙減”和“五項管理”背景下面臨的新挑戰,我們必須書寫好這份“答卷”。
我們成立了低年級素養評價項目組,提出了三個原則: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二是注重綜合素養評價,三是改進評價方法。我們確定了低年級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圍繞品德修養、學業發展、身心健康、審美情趣、勞動與社會實踐等方面,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我們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傳統考試忽視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等問題;二是傳統考試將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忽視學生綜合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的問題;三是傳統考試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學習及思維過程的短視問題。
項目組將研發的全新評價方式命名為“樂考嘉年華”。這一評價方式緊扣國家課程標準和學業要求,把需要對學生進行診斷評估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經過巧妙設計融入有趣好玩的活動中,以游戲、游園或闖關的形式,全面、多維評估和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業水平、身心發展,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建構起基于兒童立場的綠色評價體系。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確定“樂考”的情境主題。低年級兒童具有好奇、好動、模仿性強等年齡特點和具體、直觀、形象等思維特點。因此在“樂考嘉年華”評價中項目組提出要遵循的四個結合原則:與兒童熟悉的生活結合、與真實的生活場景和真實的問題情境結合、與主題項目學習結合、與校本特色結合。
2.設計闖關活動。每個年級根據不同學期確定主題后,分學科設置“樂考”模塊和具體內容(見右表)。
3.“樂考”的組織實施。為了回應家長的擔心,我們吸納部分家長經過培訓后擔任評委。既然將考試設計成了“嘉年華”,就必須營造有趣好玩、歡樂輕松的氛圍。教師提前對教室進行美化裝飾,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孩子“闖關”和“游園”。
每個孩子都會提前領到一張“樂考地圖”,“地圖”標明了各種闖關項目,學生自己選擇參加闖關的次序和內容。樂考那天,學生手持“地圖”開始分組闖關。每闖過一關,老師在地圖上蓋一個通關章,并逐一記錄學生的闖關情況,最后學生憑印章多少換取獎品。
例如,“智慧漁場”設計了“小雞算一算、小雞撥一撥、小雞擺一擺”等闖關項目。在“小雞算一算”中,孩子需要先轉動轉盤選出題目,然后在1分鐘內完成15道口算,便可得到通關章;在“小雞撥一撥”中,學生按照要求在計數器上撥出相應的數字,再在鐘表上撥出相應的時間;“小雞擺一擺”中,學生按要求拼擺出立體圖形就可以通關了。
“樂考嘉年華”不采用分數評價,而是以“星級評價+評語”方式來呈現。“星級評價”重在衡量各維度的達成情況,評語則以質性描述記錄學生的個性化表現。星級評價的好處是弱化了分數細致的區分功能,強化了激勵功能。星級評價通常分為三星或者五星。
4.實施成效。“樂考嘉年華”充分考慮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幫助學生建立心理安全感,更好地完成了幼小銜接。同時突破了紙筆評價的局限性,將聽說、實驗、探究、動手、口語交際、團隊合作等能力更全面展示,評估學生綜合素養,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傳統考試中學生常常因幾分之差而備受打擊,而“樂考嘉年華”則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樂在其中,有著巨大的激趣作用。并且“樂考嘉年華”的很多情境和問題設計都是基于真實的生活,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充分鍛煉并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煙文英系山東省濟南市緯二教育集團理事長、濟南市緯二路小學校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