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家庭文化的教育意義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2-14  閱讀:次   |
42.9K

  一說起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上什么樣的學校,老師如何。其實,最先應該想到的是家庭教育。因為,即使家長不去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家庭環境本身也是教育的重要角色。回顧我的家庭教育,我認為家庭給孩子的財富是精神上的充實,是愛,而這些與物質不一定是正比例關系。

  對自然的情感

  我的童年是和奶奶一起在農村度過的,那是河北平原的一個村莊,我尤其愛聞新割的青草的味道和燒麥秸做飯的味道,愛看房頂上的炊煙升起,愛看摘棉花的勞動場面。而有些人對這些熟視無睹,甚至嫌棄農村生活。怎么能對平常的生活生發出熱愛?我的體會是需要將之上升到美感。可是艱辛、貧窮的農村生活能有美感嗎?美感需要從讀書中獲得。我的父親教我讀詩、讀小說,正是文學的描寫,讓我在文字的鏡頭里重新看自己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別樣的美感。俄國形式主義學者什克洛夫斯基說:“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使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就是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頭顯出石頭的質感。藝術的目的是要人感覺到事物,而不是僅僅知道事物。”這使我領悟到,我熱愛自然既與我的農村生活經驗有關,又與我讀的詩書有關。讀書成就了我將生活審美化的能力。

  對文字的情感

  奶奶非常敬畏文字,看到帶字的紙就要撫平疊好。她不識字,但尊重識字的人。于是我覺得,如果我是一個愛字的人,也能夠獲得尊重。她很嘮叨,并且脾氣很大,喜怒無常。但只要我在看書,她就不會打擾我。所以為了逃避她的嘮叨、斥責,我就變成了愛看書的孩子。書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書中人經歷的貧窮、艱難經過文字的鏡頭轉換被賦予了意義。任何一件事情,經過文字的描述就升華了。

  樸素的情感

  我的家人都非常善良淳樸。養育我的兩代人都是遇事先考慮別人,樂于忍耐,不慕虛榮,不慕威權,不慕財富。父親寫得一手好字,書畫家同行大多熱衷收藏,雅聚時常互相欣賞。父親沒有任何收藏品,當別人問起他收藏何物時,他回答說:我收藏月亮。于是他被朋友稱為“藏月老人”。父親退休后經常被請去演講,被介紹時常被稱作大師,父親極不喜歡。一次父親說,稱我為大師是把我說小了,我比大師大一點,是老師。很是幽默。現在我是校長,但所有的人都稱我老師,我十分自在,這份自在是受到家風的影響。

  信任感

  奶奶出生于1919年,中國近代社會的動蕩她都經歷了:戰爭、饑荒、運動、地震、旱澇等。她的生存能力極強,即使家徒四壁也能讓生活過得有模有樣。為了這個家,奶奶和父親奉獻著自己。不是家庭的富有,而是長輩的達觀和堅韌使我建立了超穩定的安全感,盡管我的親生母親因為生我難產去世了,我也沒有缺失安全感。無論在個人的成長中還是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都沒有焦慮。因為我相信人,相信事,相信一切。相信就是一種幸福。

  生長式思維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面對生活無所畏懼。奶奶是個寡婦,她的丈夫和弟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了,她一人撐起一個家,上有長壽的父母,下有我的父親。

  她曾經說,有一天從地里干活回來,吃飯時下起了暴雨,外面的人都往家里跑,她一個人往地里跑,去看莊稼。我當時沒有問她去地里做什么,但沖進天將黑的暴雨里的形象非常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是生活的磨礪使然,奶奶是一個特別敢擔當的人。同樣,父親也是一個擔當者。他性情溫和,比奶奶佛系很多,但原則清晰堅定。比如絕不說謊,在特殊年代絕不為自保傷害別人。我的家人因為富有同情心,所以都有悲觀主義氣質。但面對問題,我的奶奶和父親又是樂觀的。比如住平房會漏雨,在滴水的地方放個盆,父親說這滴水聲可以幫助催眠。

  在生活中見到了太多的“爭奪之丑”。我的體悟是,退讓也是一種生長,心靈之中有美生長,情感之中有寬容之愛生長。生長式思維就是為一切找到意義的思維。在讀了加繆的《西西弗神話》后,我更有了共鳴。

  我的長輩是珍貴的普通人,他們的品格讓他們自信地立足世間并傳承給下一代。我能夠領悟他們的美好并繼承發揚,也是給長輩最好的回報。

  (作者張冬青系北京日日新學堂創始人、校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