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大山里歌聲嘹亮 ——“老校長下鄉”支教團和冬奧合唱團的故事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2-19  閱讀:次   |
42.9K

  “大山里的孩子,今天站在了世界舞臺上,可愛的小小鴨,蛻變成為美麗的小天鵝!”

  2月4日,看到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44位大山里孩子童聲合唱《奧林匹克頌》,北京市培新小學原校長、“老校長下鄉”支教團成員李占芳在微信朋友圈激動地寫道。

  這44個小朋友來自河北省阜平縣的大山深處。2016年10月,由教育部關工委主導的“老校長下鄉”工作正式啟動。北京匯文中學原黨總支書記白瑞祥、北京崇文小學音樂特級教師付寶環與李占芳組成的3人支教小組,對口支援的就是阜平縣。

  6年的時間,他們看到了鄉村教育的改變,更見證了孩子們用歌聲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

  “質樸純真的歌聲,最打動人”

  2021年9月22日,一個特殊的電話“震驚”了付寶環,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部演出儀式處處長王軍問她,阜平的孩子能否承擔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演唱奧運會會歌的任務。

  “真是天大的好消息,但高興之后就是擔心。”付寶環剛來阜平的時候,發現這里孩子的音樂教育是一張白紙,孩子們只會唱《國歌》,連《讓我們蕩起雙槳》都不會唱。接下來的5年,付寶環每月都來阜平,給石猴小學、谷家莊小學的孩子上一節音樂課,考慮到石猴小學只有一臺雅馬哈電子琴,付寶環還爭取到原單位學校領導的支持,向當地學校捐贈了100架口風琴。

  盡管孩子們的音樂課學習有了大起色,但畢竟是“零起點”教學,這樣的水平怎么承擔如此光榮而艱巨的任務?9月28日,北京冬奧組委的人就要去阜平現場聽孩子們演唱了,學生從哪兒來?唱什么歌?

  9月27日,付寶環坐上了早7點20分開往河北保定的高鐵。

  到了阜平,與阜平縣城南莊鎮夏莊學區中心校校長劉凱溝通后,付寶環下午去了井溝小學、石猴小學、馬蘭小學、八一小學4所學校,馬不停蹄聽了孩子的演唱。

  當天晚上,住在石猴小學的付寶環失眠了。

  “當時真是壓力山大,就想著怎么培訓孩子,才能爭取到這個寶貴的機會。”

  9月28日一大早,付寶環與石猴小學的42名學生趕到了馬蘭小學。至此,4所學校的150名學生都已到齊。付寶環將他們分成兩組,開始練唱音階音程,學唱捷克民歌《白鴿》。之所以選擇《白鴿》,是因為這首歌的旋律多為音階的上行、下行,非常流暢,易于學生演唱。

  下午,北京冬奧組委負責人來到馬蘭小學,聽了孩子們演唱的《上學歌》《白鴿》和校歌,當場拍板:奧運會會歌就由阜平的孩子唱。

  “孩子們的歌聲是質樸純真的,可能這是最打動人的。”讓付寶環自豪的是,石猴小學的孩子唱了學校的校歌,而這首校歌正是自己作曲的。

  “5年的時間沒有白費,在場的許多人都沒有想到,村小還會有自己的校歌。”雖然已年近古稀,但提起音樂,付寶環還是開心不已。

  “用真誠和堅韌唱出動聽的歌兒”

  這是一場面向全球幾十億人的演出,也是一場不能修正的直播。

  面對4個月后的正式演出,看看焦急的校長、期盼的孩子,2021年10月13日,一改“每月一次”的頻率,付寶環再去阜平的時候,帶去了鋪蓋,直接把“家”搬了過去,一住就是一個星期。

  從10月13日開始,付寶環開始自擬排練計劃,并記錄下自己的排練點滴。

  記者翻看這本“排練計劃書”,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排練過程,還有曲譜。

  “13日下午把學生集中到八一小學進行第一次集訓,培訓內容:音準視唱,節奏訓練,聲音訓練……”雖然年近七旬,但付寶環經常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嗓子痛,吃上藥接著帶領孩子一起唱。

  看到付老師的辛苦,阜平縣教體局協調了蘇志艷、顧小玉兩位音樂教師配合付寶環訓練,又給5所學校配齊了音樂教師,有了助手的付老師又有了新任務,隔周在北京通過音頻檢查布置給青年教師的訓練任務,指導他們每天如何排練。

  青年教師一天天成長,孩子們一天天進步。

  讓付寶環感動的是,在八一小學挑選學生時,四年級學生趙懿萱特意唱了一首《小紅花》。這不就是自己在谷家莊小學教過的歌嗎?“那時的趙懿萱正上學前班,對音樂特別感興趣,她是在用歌聲來告訴我她是誰”。

  選人,訓練……反復進行,直到11月中下旬,合唱團的“基本班底”才固定下來,定在44人,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最大的11歲。此時,距離他們登臺演出,僅剩兩個多月時間。

  兩個月的訓練,對教師是考驗,對孩子更是。用付寶環的話說:“別人是在上課間隙學音樂,他們是在學音樂間隙上課。”一天6個小時的訓練,上午、下午、晚上都有,孩子們在八一小學開始了半封閉式的集中培訓。

  石猴小學四年級學生楊耀婷一開始不會做表情,被教師批評,甚至面臨著“下去”的危險。看著悶悶不樂的小姑娘,付寶環專門和她談心:“其實老師原來和你一樣,都是不會做表情,要想別人感受到我們的笑容,就得嘴角上揚,對,就是這樣。”楊耀婷開始用嘴巴橫著咬一次性筷子,最終練出了完美的“微笑表情”。

  八一小學五年級學生邸俊博一開始歌詞總記不住,但他是最努力的,經常被付寶環表揚,過了幾周,教師們驚奇地發現他“唱得就像希臘小孩”,沒有一點口音。

  石猴小學四年級學生陳偉祺剛開始不習慣住宿生活,天天哭,“一到晚上就來事”,付寶環知道孩子想家,總夸他,還和孩子的老師龐玉娥一起安慰他。

  大岸底小學五年級學生李政澤特別頑強,自我要求高,為了讓自己訓練不打瞌睡,別人坐著練習,他就站著練習,十幾遍唱下來也不煩。

  看著一個個孩子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付寶環感慨無比:“與城里孩子相比,他們一點都不差。相反,他們吃苦耐勞,有長在基因里的真誠。”

  更重要的是,一些孩子從中脫穎而出,石猴小學學生李佳澤、李明澤是唯一一對參加演出的兄弟,“哥兒倆演唱很出色,音質好,屬于天賦型選手。”付寶環盼著,他倆能走得更遠。

  “期待更多的合唱隊建起來,唱下去”

  隨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日子的臨近,合唱訓練進入攻堅階段,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保定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老師都成為教學團隊的中堅力量。

  作為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一位北京老教師,付寶環開始切身體會到,自己這束“小小的微光”有了更多的同盟者。

  的確,支教團不是付寶環“一個人”在戰斗。

  “訓練的時候,占芳校長幫著協調學校、組織學生,她就是我的‘舞臺監督’。”付寶環說。

  訓練到了后期,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名字——“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劉凱提出合唱團需要一面“團旗”,白瑞祥第一時間為孩子們設計了一面濃濃兒童味的“團旗”。

  “我們是教師,總想著從教育的角度做點什么。”這是“老校長下鄉”支教團3個人共同的想法。

  元旦過后,合唱團的孩子來京參加演出排練,考慮到很多孩子是第一次來北京,訓練又很辛苦,付寶環、李占芳和東城區定安里小學黨支部書記趙霞趕到孩子駐地賓館,自費為孩子送去小食品、圖書棋類和絨毛玩具,讓他們晚上可以看會兒書、玩點游戲。

  因為疫情防控,孩子們演出結束次日就要返回阜平,付寶環和李占芳又是第一時間趕到賓館,代表北京老校長為他們送行。“送別的時候,看到孩子們緊緊摟著的是我們送的毛絨玩具,我們很欣慰。”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表演結束了,合唱團還會繼續存在嗎?付寶環給出的回答很堅定:“一定會。”她一直記得拍板阜平孩子演出的那天,當地師生的歡呼雀躍——“原來,唱歌還可以有這么美的事。”

  “現在,當地對音樂教育非常重視,5所小學都已經配備了音樂老師。”這才是讓付寶環感到最振奮的事。

  要開學了,付寶環和戰友們已經有了新的計劃——培訓教師,播下更多的火種,不僅讓“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繼續唱下去,還要讓每所學校的合唱隊建起來、唱下去。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