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教學:把“減法”作為方法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2-19  閱讀:次   |
42.9K

  每一次改革都基于一個具體的痛點。

  “雙減”新政也一樣。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早已成為附著在教育肌體上的病毒,讓學生和家庭不堪重負。

  今天,“雙減”已經走過一個完整的學期。學校內部落實“雙減”的策略和路徑積累了哪些經驗?學校教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只有循著具體的做法、具體的問題、具體的反思,才能洞見更清晰的線索。

  當教育改革進入“雙減”時代的提質增效階段,有人說,需要課堂效率“高起來”,作業布置“活起來”,課后服務“亮起來”,家校協同“實起來”。這自然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復雜系統,需要統籌兼顧、彼此協同,更需要抓核心、抓重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牛鼻子”,落實“雙減”就可能陷入擰巴的困局。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說,“雙減”的首要舉措實際上不是作業改革,而是“大力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如果課堂教學質量不提上去,作業改革是沒有邏輯基礎的。“雙減”改革第一槍,還是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論斷告訴我們,減負關鍵在課堂,核心在提質,根本在激趣。如果沒有直擊課堂教學中的痛點,沒有回應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沒有觀照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那么減負就可能淪為一個偽命題。

  放在教學維度里理解“雙減”,我們會發現,“雙減”帶來的重要契機是教學提質;“雙減”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是,在教學上把“減法”作為方法,減出更多可能。一直以來,在教學上我們做“加法”思維的事情太多。一些教師總是不自覺地把時間投入到詳細的講解上,比這更糟糕的是,他們通常樂此不疲,無法自拔。殊不知,教師講得越多越容易讓學生的大腦產生惰性。

  以減法思維重塑教學,繞不過去的追問是:教師講授的時間是不是可以減少,哪些問題可以不提,哪些錯誤可以不予回應,哪些教學目標可以刪除?

  減法的背后是底氣。減法思維下的教學要把“教”降到最低,給學生留白,讓教師成為“教”到學生需要處的人,這不是靠勇氣來完成的,要靠底氣。沒有對學生的了解,沒有對教材的把握,所謂的減法便可能淪為懶惰和“不作為”。只有思考更全面,研究更深入,才能減到關鍵處;只有理解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做到智慧的“不教”;只有把教師要做的事減到最少,學生要做的事情才可能增到最多。“減到最少”不是不作為,而是一種更大的智慧。相反,如果教師太過忙碌,就可能成為一個盲人,學生將成為教師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減法的背后是智慧。減法的本質是實現“少即是多”。“少即是多”是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標尺。怎么才能做到“少即是多”呢?教師要整體地教,學生要完整地學。對教師而言,整合教學內容便提上了日程。與此同時,教學組織要從“課時”走向“單元”,課時和課程內容整合到位了,“少即是多”才有可能達成。這自然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學是一項創造性勞動,無論設計教還是優化學,都要不斷走向創造,而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研究學生“持續投入學習”的內驅力,無疑是教師最大的智慧。

  減法的背后是尊重。讓教師放手,并不容易做到。教師只有謙卑才能放下偏見和優越感,才能看見學生的成長、熱情和可愛。高效課堂不在于教師講了什么,講了多少,而在于教師傾聽了學生多少,觀察到了學生多少。尤其是教師要將目光投向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安心地說出“我還不懂”。教師保持謙卑才能發現學生,敢于示弱才能成就學生。

  教學上的“減法生存”更像是一次解放行動,解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減”之下,讓我們給集體備課更多時間,以減法為方法檢索課堂,讓常態課更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生活更有存在感、獲得感、成就感。如此,“雙減”才能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