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班“敏”女已長大
一直以來,周文給我的印象是上課專注,作業認真,書寫漂亮,成績出色。卻不知道,她有敏感、鉆牛角尖的一面。
一天晚上,周文媽媽發微信說孩子一回家就哭個不停,問原因也不說。她哭什么呢?家長納悶,我更納悶。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得知,孩子說我在課堂上批評了她。我批評了她?我茫然了。
想起來了,平時孩子都喜歡把自己的作業、作文、練習題給我當講評素材,用他們的話說:“被選是榮幸的,既能讓自己進步,又能幫助同學。”上一次語文課我選了張松、周文的練習題進行講評。因為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口語交際,學會與人交流。他們的答案存在語氣生硬的問題。課堂上我出示了他們的答案,請大家尋找問題所在,這是我們講評課的常態。
其中一道試題是:“校園里,一位小同學將一團廢紙隨手一扔,正好被你看見,你怎樣上前勸說呢?”
“同學,你怎么能亂扔垃圾呢?馬上把廢紙撿起來!”這是周文的答案;張松的答案是:“這位同學,隨手亂丟紙屑是不對的,如果每個人都隨手亂扔,那我們的校園不就成垃圾堆了嗎?”
張松與周文的答案看似正確,但讀后感覺很不舒服。“勸解別人時一定要注意語氣的委婉,讓別人聽了很舒服”,這是口語交際的一個教學目標。當我出示了他們的答案后,學生很快就找到問題所在:語氣生硬,用命令、反問的語氣說話,讓人聽了不舒服等。隨后,我讓孩子們再次模擬勸說,有的說:“小弟弟,你覺得隨意扔廢紙的行為對嗎?讓我們一起把廢紙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好嗎?”有的說:“小同學,你一定喜歡一個整潔美好的校園吧,整潔美好的校園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創建,你說是嗎?”有的說:“你有你的家,小鳥有小鳥的家,廢紙也有自己的家,讓我們送廢紙回家吧。”講評后,我把練習卷發給張松,請他改一改,我又發給周文,也讓她改一改。我還特意交代她原答案不動,在空白處重新寫,再對比感受。在后來的巡視中,我發現周文把原來的答案涂了又涂,我沒太在意。看來她當時就已經對我不滿了,只是我沒當一回事。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她為什么哭?
再次溝通時,周文媽媽告訴我,孩子說我對張松說話語氣溫柔,對她說話聲音大。哦,原來如此,孩子太敏感了。
根據周文的表現,我請教了學校的心理教師。心理教師告訴我,周文屬于內向、高敏感類型的孩子。這類孩子特別關注細節、敏感多疑,但他們專注獨立、善于分析、持之以恒。突然間我理解了周文的種種行為,看來她的成長之路更需要教師與家長的用心陪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與周文媽媽有了更深的交流。平常我們都鼓勵周文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說出來,有意識培養她的興趣愛好。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周文的作文在報紙上發表了,在校樂器比賽上也得獎了。周文與我交流雖然還是不太多,但總會靦腆地對我笑笑,有時向我問聲好就跑開了。
現在周文已升入初中,她媽媽告訴我,她與老師、同學相處很愉快,成績也很優秀,家長時常發微信表示感謝,孩子也來學校看過我。真好,吾班“敏”女已長大!
(作者鄭玲愛系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第一小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