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雪”撬動區域教育“大發展”
北京市延慶區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自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區教委高度重視青少年冬奧知識與冰雪運動普及工作,延慶區中小學冰雪運動項目實現了從少到多、從多到優的發展過程,冰雪運動在延慶區三萬多幼小初高學生中全面普及,冰雪課程或獨立開設,或與其他學科融合,從而達到了文化育人、活動育人、課程育人的目的。
冰雪教育早布局。近年來,延慶區冰雪運動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率先啟動。2014年10月為配合申辦冬奧會,區教委啟動了“十百千萬”工程,即利用“十”年時間,開展“百”項冬奧主題活動,普及“千”項冬奧知識,培養“萬”名學生掌握滑雪滑冰技能。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之后,區教委將全面普及冬奧知識和冰雪運動作為區域教育特色,寫入“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每年列入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
第三階段,深入推進。2019年5月,區教委制訂了《校園冰雪運動特色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5年)》,明確提出要基本形成“校校有冰雪項目、生生會冰雪技能、人人都當東道主、處處服務冬奧會”具有延慶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模式。
第四階段,加固提高。2021年5月,區教委確定了后奧運冰雪“3+X”發展模式,即加固提高奧林匹克教育、冰雪運動普及、區冰雪隊競技水平,“X”是在前三點的基礎上開展冰雪特色活動。
冰雪文化巧宣傳。延慶區將全面普及冬奧知識和冰雪運動作為區域教育特色,充分開展冬奧知識教育和宣傳。
一是依托“冬奧進校園”。以“盼冬奧”“迎冬奧”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幼兒繪畫”“冬奧征文”“講解身邊的冬奧故事”等教育活動。
二是發揮小記者團作用。通過開展校園采訪和宣講等活動,大力宣傳冬奧文化與冰雪運動知識。
三是組織觀看賽事。師生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觀看世界級冰雪運動賽事、參加各類冬奧冰雪主題活動等,激發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
四是定期開展知識競賽。每年由學校組建代表隊,分學段進行區級冬奧知識比賽,并擇優推薦代表延慶區參加市級比賽。
五是組織作品評選活動。2021年,延慶五中金帆書畫院三名學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冬奧”國際少年繪畫展覽上展出。此項活動旨在擴大全球青少年對2022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延慶一中三名學生制作的冬奧微電影《一起向未來》,獲得2021年北京陽光少年微電影創作市級一等獎。
冰雪實踐多模式。全員普及。延慶區教委整合資源支持學校開展冰雪教育。在各學校,讓每個孩子保證5課時的冰雪必修課,了解冰雪裝備及動作要領。同時,區教委與冰雪俱樂部和相關社會機構合作,幫助一批學校和幼兒園引進越野滑雪、旱地冰球、旱地冰壺、競速輪滑等項目,為學校提供支持和保障。
時令相宜。在冰雪季,延慶區支持學校和幼兒園自建簡易冰場,組織學生普及開展滑冰運動。珍珠泉中心小學位于延慶東部山區,2016年開始,學校借助珍珠泉冬季結冰早、冰期長、冰層厚、冰面平滑等優勢,打造了“珍珠泉中心小學冰雪實踐基地”。在無冰雪季,或者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延慶區支持學校開展輪滑、旱地冰壺、旱地冰球、旱地滑雪等旱地化冰雪項目,使學生能夠參與冰雪運動。
多元發展。延慶區各學校積極開展奧林匹克教育,讓冰雪走進課程、走進社團、走進課堂。西二道河中心小學在學生旱船表演的基礎上引入了輪滑和冰滑,學校每周開設輪滑課,讓孩子能夠架著旱船上冰,把傳統旱船表演與冬奧元素巧妙融合;延慶四中開展“一起向未來”冰雪實踐周活動,內容包括“模擬冬奧會開幕式”“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團隊體能對抗賽”“冰絲帶上的冬奧夢——滑冰體驗”“一起向未來——冬奧冰雪文化展”……這些只是延慶區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縮影。
冰雪人才高培養。延慶區教委在普及冰雪運動的同時,注重培養冰雪后備人才。2017年5月,成立了區級學生冰雪隊。目前,全區中小學生冰雪隊共有90人。冰雪隊先后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錦標賽等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2020年,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錦標賽北京市共產生9名國家一級運動員,延慶區占4個名額,同時還有2名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創延慶區學生在同一級別賽事中獲得國家級運動員稱號人數新高,冰雪教育已成為延慶教育的特色。在“雙減”背景下,延慶區教委將繼續以此為支點,撬動整個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劉殿興 苗春艷系北京市延慶區教育委員會、延慶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