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的家園
風把絮狀的云撕成了白條,又在村莊、原野呼嘯而過,將根基尚淺的枯草刮得無影無蹤。此時,你看到了北方原野上大大小小的樹,更確切點講,是樹上一個個深顏色的鳥巢。于是,你的內心不再孤寂,你的步履不再彷徨,你的人生又照進了些許光亮,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和美好。
大地是樹的家園,樹是大地多年相依相偎的孩子。大地任由樹扎下龐雜的根系,吮吸著水分和養料。根系如觸角,伸向四面八方;根系如吸盤,牢牢地依附在大地上。大地默默承受著一切,即便是干旱嚴重,地表龜裂,也依然奉獻著自己。樹是懂事的后生,枝繁葉茂,為大地充起綠蔭,遮蔽風寒,風里來雨里去,呼吸之間釋放著造福人類的綠色氣息。
樹是鳥類的家園,鳥是樹的孩子。麻雀的家安在檐下,這才有了“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家熟悉的燕子棲息在農房的屋檐下或者房梁上,能與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可見百姓對它的喜愛程度。“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堪稱鳥類的知己,創作的這首《畫眉鳥》道出了鳥類的苦衷。
鳥兒作為世上最靈巧的建筑師,在選址、用料上煞費苦心。作為鳥類的家園,樹展開它寬廣的胸襟,用繁枝密葉為鳥兒筑起一道道密不透風的墻,讓鳥巢不被調皮的孩子發現。沒有樹,鳥兒無枝可依;沒有鳥,樹就失去了靈動。平常,我們只看到樹,它在為鳥兒看家護院;我們只見到鳥兒,進進出出,忙忙碌碌。廣袤的自然是鳥兒的種植園,它在那里自由地飛翔,歡快地采摘,只為哺育那些嗷嗷待哺的雛兒。倦鳥歸林則是一天中最安詳的時光:霞光紅遍西天,煙囪升起藍色炊煙,村莊上空翻飛著一雙雙翅膀,直至最后一切都隱沒起來。
我曾經不止一次坐車行駛在鄉間的主干道上,兩邊一排排白楊木葉盡落,只剩下銅枝鐵干,像挺拔的哨兵一閃而過,但最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枝杈上那觸目驚心的一個個鳥巢。幾乎每棵樹上都有,鳥巢有的搭在V字形的樹枝間,更安穩的是搭在向上生長的三足鼎立的枝杈間,也有平衡術掌握得好的主兒將鳥巢搭在了接近樹梢的地方……
故鄉是我們的家園。就像候鳥遷徙,很多人離開了故鄉,甚至離開了祖國,開啟一段段奮斗的人生。但在心底,故鄉就是我們始終眷戀的精神家園。“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夢中常常回望,閑時更要返鄉探親,尤其是父母親人還在的時候。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每到年關,這樣的思鄉念親之情,更是熱烈。
天地不老,大樹長存,候鳥飛回,游子歸鄉。
那現實的家園,心中的故鄉,都在每個人的生命里留駐。
(作者璩存峰系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