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假期游樂生活
在外行人眼里,他們雖然并不羨慕教師一年的總收入,但羨慕教師的兩大長假:寒假和暑假。他們感嘆道:“寒冬,你們可以睡在溫暖的被窩里;酷暑,你們可以憩在風涼的樹蔭下。多舒服啊”“近百天的日子,屬于自己。可以輕松睡一回,沒了上班的匆忙;可以美滿吃一回,沒了工作的限制;可以瀟灑走一回,沒了教學的牽掛。多自由呀!”他們還計算著:“一年365天,去掉近百天的假期,平均計算,教師的日工資還是挺高的。”
假期,正如旁人所說,對教師就意味著“吃喝玩樂”、無憂無慮、無所事事了嗎?我要說,不!請看我的假期游樂生活——
游樂生活之一:書中游
記得踏上教育崗位不久,我的課就在青年教師3年達標中獲優秀獎。這次成功在于我借用了教學雜志中刊載的一篇篇教學設計。嘗到甜頭,一發不可收拾,我開始勤翻教學雜志,一篇、兩篇、三篇……一遍、兩遍、三遍……一本、兩本、三本……隨著教學水平的提高,我看書的癮頭也在增加。上班期間,我沒有太多的感覺,因為我持續在閱讀。放寒暑假后,一天、兩天、三天……我逐漸覺得生活似乎少了什么,那就是已成習慣的看書學習。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失落感越來越強烈,日子很“難過”。于是,我總要隔三岔五往學校跑,去看看有沒有新的教育雜志。
“吃一塹,長一智”。后來的假期,我會提前做好“過冬”或“過暑”的準備——把工作時來不及看完的教育書刊借回來,慢慢地、細細地品味與消化。每天躺在藤椅中,神游書海,真舒心!
再后來,我干脆自己每年訂閱10來種教育雜志,避免了學校借閱的麻煩與局限。
盡管如此,現在的我又有了新的煩惱,那就是教育雜志已經不夠看了,我不得不多方“覓食”,進一步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生存”能力。
游樂生活二:網上游
自從以前擔任江蘇省教研室主辦的小學數學教材教學網的版主后,我才發現教育網站也是一個可以在專業中“游玩”的好地方。這里有許多學習資源,還可以在論壇中互動交流。我每天都要上網“打理”一番,看看、寫寫、問問、答答,忙中取經,忙中取樂。
學得多了,做得順了,也就寫得出了。平時的我文章總寫不長,因為工作中空白的時間不多。寒暑假讓我如魚得水,把平時日積月累“悶”在心里的想法、做法一股腦兒地倒騰出來,篩選、整理、加工,“焊接”成文。所以在假期中,我的文章“產量”最多,質量最高。由此,假期中我忙于在電腦前敲打“ABCD”,忙于在電子郵箱中發送“E-mail”。如今,已經到了寫文章不過癮的境地。于是,我把一篇篇相關文章“接龍”成書,出版了40本教育專著。許多人納悶“你寫書時間從哪里來”也就有了答案。
游樂生活三:行思游
假期中,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教育培訓和教育會議比較多。疫情之前,我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外出進修學習或應邀講課。我雖然不喜歡游山玩水,但是喜歡在自然風光里產生教育遐想。比如,我曾在一次游山后寫過這樣一段話:“回到家中,檢閱沖洗出來的照片,霧蒙蒙的畫面中央,我燦爛地笑著,背后是瀑布。照片中的瀑布顯得‘呆板’,毫無靈性。我們太匆忙了,有搔首弄姿之態,無含英咀華之心。看著照片中的風景,我想:游覽山水就像我們的教學,如果只顧挑選其中所謂的重點內容來教,并以為看見了精華,領略了神韻,未免太淺薄、太急功近利了。真正的美景永遠屬于整片山林。并且,美景應該讓學生親自去體悟……”
以上是我寒暑假的一些常規“娛樂”項目,這些項目讓我的每一個假期都未曾虛度。
(作者嚴育洪系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師發展中心)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