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長江教育論壇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 通訊員 李宇陽)日前,由長江教育研究院和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2長江教育論壇”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及教育專家就“十四五”期間如何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改革發展將會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等話題進行討論。
“‘雙減’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培養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廣大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真正把課堂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認為,“雙減”要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教師隊伍質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龐麗娟也表示,應高度重視設計教師激勵保障政策,加強教師集體教研制度。
對于“雙減”政策的落實,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談松華表示,應建設縱向銜接、橫向貫通、靈活多樣的教育體系,為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和稟賦潛能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發展的多種通道。“推進高質量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努力營造處處可學、時時能學、人人皆學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促進學生自由而充分發展。”談松華說。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朱永新提出英才教育的建議。他認為,英才兒童是我國人力資源儲備中的富礦,應建立國家英才教育體系,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只有將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相結合、大眾教育和英才教育相結合,才能幫助我們國家培養出真正的拔尖創新人才。”
論壇上,《中國教育政策建議書》(2022年版)和《中國教育指數》(2022年版)同時發布。其中,《中國教育政策建議書》(2022年版)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落地、構建良好教育新生態的十條建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