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中振興”要做好師資大文章
“縣中振興”,當務之急是打造一支引得來、留得住、教得好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引得來”,要軟硬兼施。縣中教師大多來自本地師范院校,而因為發展機遇、薪資待遇等方面差距,較高層次的師范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大多選擇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到縣中任教。要克服這一阻礙,為縣中注入優秀教師,一方面要直面并尊重個體的發展需要,保障工資待遇,同時要為教師創造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另一方面,可進一步細化并加強師范生定向培養工作,在“公費師范生計劃”“優師計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縣域高中教師定向培養工作,讓優秀師范生或有志于家鄉教育振興的人主動選擇、積極參與、履約任教。
“留得住”,要不拘一格。優秀教師流失是“縣中塌陷”的一個主要原因。縣域高中培養教學新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頗為不易,培養出的優秀教師不斷流失,縣中不僅會失去發展紅利,甚至會失去培養信心。因此,國家《“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嚴禁發達地區和城區學校惡意從縣中搶挖人才。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除了制度的剛性約束,淡化榮譽稱號的“通行效能”,讓其回歸對教師能力的認可這一初衷尤為關鍵。此外,在有關教師能力認定的市級及以上層面的考核評價中,名額分配適當向縣域高中傾斜,也能起到穩定教師隊伍的作用。
“教得好”,要科學借力。客觀而言,縣域高中與城區高中、縣域內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間,普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其是在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和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的背景下,縣域普通高中稍有不慎,與城區高中的差距就會被拉大。因此,要想讓縣中教師“教得好”,必須學會科學借力。除了拓寬教師發展空間,提升工資待遇,暢通進修學習途徑,還應不斷加強市縣間、縣域內高中教師的交流學習力度,提升縣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拓展思維和眼界也尤為重要。需要指出的是,在高中教育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縣中教師如果能準確把握高中育人模式的變化,洞見高中學校育人的時代訴求,在“教得好”的同時也能“育得好”,將進一步縮小市縣差距。
“縣中振興”是國家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關鍵環節,各地區、各部門、各學校都應主動作為,協調推進,努力建設高質量的縣中教師隊伍,為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強德平系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