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化身“政協委員” 學生“參政議政”
全國兩會期間,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建言獻策時,在北京一零一中學,也有一群關注時政、心系國家發展的中學生,在校園里開展“模擬政協”活動。
“我認為,我國推行9年義務教育已有多年,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的自主學習、互聯網學習等學習方式的改革,壓縮學制、推行十年義務教育是可行的。”
“我反對!將12年的學業硬性壓縮為10年,會導致學業壓力增大。”
……
在“模擬政協”社團活動上,一場關于“我國是否應該縮短學制,推行十年義務教育”的模擬議政會交鋒激烈。這次模擬議政會以正反兩方辯論方式開展,學生們在快速思考、辯論的過程中,對這個話題的理解不斷升華。
北京海淀區政協委員、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云泉全程觀察了學生們“議政”。他結合履職經驗給各位小“委員”進行了具體的指導,同時提醒大家,教育問題不僅是教育專業問題,也關涉到財經、法律等多方面,研究問題要更加全面,這也是民主協商的必要性。
政協委員的提案從哪里來?提案是怎么落實成為政策的?學生們對政協委員的工作細節非常感興趣,紛紛提問。
“初三時,我的生活只有學習。‘模擬政協’讓我看到了更遠的地方,讓我知道了有更值得追尋的東西。”在參加了2022年“模擬政協”社團的學生張藍尤看來,學習的意義不是分數,而是為了實現人生理想。
“在‘模擬政協’中,學生研究的都是社會真問題。他們通過大量調研,對國家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體驗自己撰寫的‘模擬提案’發揮作用的過程,同學們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學校發展中心發展規劃處副主任高建民說。
參加“模擬政協”活動,促使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理性看待事物、積極創新思考。他們自己確定調研選題,查找文獻資料,廣泛走訪調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做好養老驛站的調研,高二學生張若涵幾乎整個暑期都在走訪養老機構。
“這是我過得最燦爛的一個暑假。‘模擬政協’賦予我一顆心系祖國的心,一個理性思考的大腦,讓我成長為一個積極建言獻策的理性公民。”張若涵說。
這門深受學生喜愛、具有創新性的“模擬政協”社團課,是一零一英才學院的人文社科特色課程。經多年探索,課程已形成成熟的學習實踐方法:2人一組制作時政PPT,4人一組進行表現性學習,6人一組做出“模擬提案”。學生們在這些活動中,理性認識社會問題,科學解決社會問題。
如今,校園電子大屏幕上常常播放著近期的社會熱點和時政點評,這些內容整理都出自“模擬政協”社團的學生之手。
“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卓越擔當人才。”陸云泉認為,一零一中學的“模擬政協課”,是綜合性的課程體系,打開學科邊界,讓課堂走出封閉的教室和校園,走向社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個性化發展的多樣空間,為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和追求奠定基礎。(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施劍松)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