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兩會代表委員建議: 用系統化思維抓課后服務質量提升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3-14  閱讀:次   |
42.9K

  “雙減”落地后,中小學課后服務質量如何?今年兩會期間,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課后服務”。圍繞“雙減”后的課后服務如何減負不減質,不少代表委員在做了詳盡調研后,帶來了關于課后服務的議案提案。

  厘清課后服務關鍵問題

  內容形式單一、經費保障不足、缺乏系統監管、教師激勵有限

  推進課后服務,是實現“雙減”工作目標的重要舉措。學生可以通過課后服務在學校高效地完成作業,還可以通過參加興趣小組、社團活動促進其特長培養、發展個性,課后服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與同學、教師溝通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學生發展。因此,各級政府都把此項工作當作一項民生工程來抓,進一步增強教育公共服務能力。

  但是,民進中央在調研后發現,目前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課后服務內容形式單一。一些學校的課后服務內容以看管學生做作業為主,將學生安排在原有的班級,由本年級或本班任課教師看管,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非常有限。同時,課后服務班額大,班級數多,且擁有體藝類教學技能的教師占比較少,難以滿足學生對音樂、體育和創新類等課程的需求。

  課后服務經費來源單一。調查顯示,有的地方財政無法對課后服務經費予以支持,因此對課后服務主要采用服務性收費的方式來保障經費,但是各地定價標準參差不齊、差異較大,部分地方定價過于保守。課后服務工作帶來的學生管理成本、人事管理成本、后勤管理成本增加,給學校運行帶來了難度和挑戰,導致課后服務因人力、物力、教育服務能力等資源有限而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求。

  課后服務監管體系缺乏系統性。由于課后服務工作起步不久,還未納入政府層面的常規化監督評估體系,缺乏完備的質量監測標準,課后服務工作效果的評價標準不一。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衛在調研中也發現了類似問題:課后服務內容單調,大多以完成家庭作業和學科答疑為主,適合學生個性化需要的素質課程及興趣活動少之又少,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現有教師配備沒有考慮到課后服務的需要,教師數量和素質都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特別是音體美勞及項目化學習方面的師資配備不足,影響了相應的課后服務活動安排;因為缺乏專項經費又受到績效工資限制,學校對于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補助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探索多元化課后服務模式

  打造課程資源平臺、建立課后服務購買機制、按需“點單”培養學生

  “雙減”工作實施半年多以來,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然而減負難以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協調一致,打好“雙減”組合拳,尤其要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才能使減負不斷走向深入。

  為此,不少代表委員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創新課后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更好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功能,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從而真正將減負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機制,包括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清單,明確校外教育機構提供公共服務的專業標準,建立準入機制,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經費保障機制。

  朱永新認為,可以積極推廣委托管理,在教師配備、課程供給方面拿出一定比例,采取購買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的形式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表示,可以在開展全面摸排調查、了解學生及家長真實需求的基礎上,統籌各方力量提供更好的課后服務內容。比如,可在市或區(縣)范圍內整合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資源,經過評估遴選開設課后服務活動項目,為轄區內學校提供按需“點單”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章義和在調研后呼吁,要鼓勵各校發揮各自特色加強課后服務資源的引進和整合,同時制定由“政府統籌支持、社會單位積極響應、學校實踐探索”的校內課后服務資源發展戰略,建立具備廣泛適用性與培養專業性的校外資源服務體系。

  同時,為防止新模式帶來的風險,章義和建議教育行政部門盡快制定進校課后服務機構資質標準,組織公開申報,并遴選、公示進校課后服務機構白名單,由市一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征集服務資源,組織專家評審。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依托專業研究機構,研制地方層面有關校內課后服務標準的總體框架和實施指南,鼓勵探索多元化課后服務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校內課后服務,打造更加豐富的資源平臺。”胡衛認為,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面向社會引入公益性較強的各類課程資源,分級分類打造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在線課程資源平臺,幫助不同層次、類型、特點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完善課后服務教師保障機制

  設立教師“課后服務經費”專項資金、將課后服務納入教師職稱評審和考核晉升體系

  “通過調研數據發現,有12.7%的學校反映參加課后服務的教師沒有拿到任何補貼,涉及全國70多個縣。”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發言,目前課后服務由校外的市場化供給為主轉移到校內的公共服務體系,需要完善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的經費保障機制,中央與地方、政府和家庭如何合理分擔這方面經費是一個新課題。

  來自革命老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李杏玲指出,目前各地的校內課后服務收費并不高,以梅州市為例,市直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收費標準為每生每學期400元。但這筆費用目前還需要納稅,一線教師無法完全領取這筆勞務費。因此,她建議將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相關費用納入免征增值稅范圍。

  來自基層學校的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馬恒燕則反映,隨著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教師的工作量、在校工作時長均有增加,面臨著學生人數變動多、費用統計煩瑣等現實問題。馬恒燕以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為例說明,該校有2975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達到96.4%。參加的學生有的選擇第一課時,有的選擇第二課時,有的選擇社團活動,再加上經常出現學生請假等情況,導致每天學校和教師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統計參加課后服務學生和核算課后服務經費中,給教師增加了負擔。

  為此,馬恒燕建議對教師額外付出的勞動給予相應報酬,建議財政部門優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方案,在教師績效工資中設立“課后服務經費”專項資金,根據學生人數給學校撥款,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津補貼。

  “各省份應按一定額度,合理核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生均經費,并納入所在地區經常性財政經費預算。”對于收支不平衡的縣域,胡衛建議中央及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予以保障,課后服務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支付教師課后服務補助、開展課后服務相關課題研究、研發課后特色課程及服務項目等支出。

  民進中央在《關于“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小學課后服務提質增效的提案》中建議,強化課后服務資金保障,各級發改、財政等部門加大對課后服務保障政策的支持力度,爭取建立合理的學校課后服務成本分擔機制,制定合理的課后服務收費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開展課后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特別要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制定相關保障政策,進一步減輕家長經濟負擔。在經費使用上,做到專款專用,保障教師補貼及時發放到位。

  “要確保課后服務經費充足,適時調整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保證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得到有效激勵。”朱永新說。

  同時,不少代表委員認為應該健全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進一步提高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馬恒燕建議,教育部門應協同人事部門將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參考。施衛東提出,應將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學校教師考核晉升體系,同時加強日常督導,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專項內容。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也表示,要將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與課后服務有機結合,將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學校教師考核晉升體系,用系統化思維抓課后服務質量提升。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