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貢獻力量
3月11日,2022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代表委員熱議教育的聲音言猶在耳,中小學生減負、教師隊伍建設、家庭教育、職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這些與人民息息相關的議案提案,成為網絡討論的熱點。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的教育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不僅在兩會代表委員中引起熱烈反響,也得到了一線教育人的呼應。
“雙減”落地,構建基礎教育新生態
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雙減”毫無疑問是教育領域的最大熱詞。而在今年兩會上,“雙減”同樣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中國教育報刊社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借助大數據輿情系統,全程監測兩會教育輿情,從3月4日到3月11日的數據監測顯示,“雙減”位居兩會教育熱點話題首位。
兩會期間,許多教育界的代表委員都帶來有關“雙減”的議案提案。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更帶來一張“雙減”課程表:學科類課程主要安排在上午,下午則是學生參加社團專題活動的時間。
“‘雙減’不是減成績減質量,真正的教育不應過度依賴刷題與時間的堆砌,而是通過小切口系統重構教育生態,融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回歸教育本質,提升孩子的成長質量。”劉希婭表示。
同樣是這個話題,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也再次重申,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建議,在學校管理上要幫教師做好“減”法,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研究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學生減負才能落到實處。
“‘雙減’不是突擊戰!教師家長需要擰成一股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說。
對于代表委員的這些觀點,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教育局中學教研科科長徐振偉表示“非常贊同”,在他看來,在“雙減”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家長要引導孩子適應這種“新常態”,配合學校一起努力,實現更好的成長。家長只有主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家務勞動、實踐拓展、生活自理、公益活動、閱讀運動、才藝特色、習慣培養、家風家訓等方面多做“功課”,與教師同向發力,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名“終身運動者、問題解決者、責任擔當者、優雅生活者”,幫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提質”加速,教師隊伍迎來發展新機遇
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需要建設高質量的義務教育教師隊伍,這是教育的根本和基礎。中國教育報刊社教育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教師隊伍建設主題一直位列近5年兩會教育熱點話題前三甲。今年兩會,不論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建議還是基層聲音,都明顯體現出問題導向,更加關注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減負”、增加教師編制以及教師教育和培訓等突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希望教師真正減負,減少各種表格填寫,關注各種App、網上答題、問卷調查,讓教師真正回歸教學。”代表委員的呼吁,引起了教師在網上的積極回應。
今年兩會期間,民進中央專門提交建議,關注“雙減”政策之下的教師群體,減輕教師負擔,為教師提供有效激勵和保障。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韓平,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馬恒燕等提出了為教師減負、保障教師待遇的建議。
不僅如此,面對編制這個教師隊伍發展的老問題,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聯合11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補齊學前教育師資的短板與弱項,建議出臺幼兒園教師編制標準,從根本上破解編制不足的難題。
山東省東阿縣教育和體育局學前教育負責人王鵬對此深有感觸,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僅要抓好硬件,還要重視軟件。政府要有同步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的意識,特別是解決好公辦園合同制教師工資待遇問題,提高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記者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提出了“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又增加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與“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
“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實驗小學校長夏春梅表示,為學生減負是目前基層教師正在做的工作。但是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作業分層、個性化設計、解決重難點等方面的能力,關注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的一體化成長,將是下一步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問題,也是“雙減”縱深推進、減負增效的關鍵。
“融通”發展,職業教育有望再開新局
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立更加完善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系,積極探索“普職融合”發展新模式……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對“職教本科”“產教融合”“普職分流”“質量提升”等話題建言獻策。
不僅如此,各民主黨派也很關注職業教育。民進中央提交了關于盡快調整完善高中階段“普職分流政策”的提案,民盟中央提交了關于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九三學社中央提交了關于盡快實施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提案,民革中央提交了關于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提案。
今年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人民政協要圍繞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等深入調研協商。
中國教育報刊社教育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職業教育主題連續5年穩居兩會教育熱點話題前五位。在“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中的“普職分流”子話題在會內會外也受到高度關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職業教育強調了“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代表委員也對此提出了多項系統性、建設性、操作性較強的意見建議。預計會后該主題熱度仍將延續。
毫無疑問,職業教育正成為職教戰線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就在今年2月的教育部“教育新春”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已將“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穩中有進”列入2022年職業教育“五大突破”重點工作之一。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2022年有望成為職業教育“發展元年”。
職業教育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尤其會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此,山東省東阿縣職業教育中心校長王健認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而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破解這一問題,不僅要加強新農科建設,培養一大批知農、愛農的創新人才,也要重視農村職業教育,通過辦好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輸送專業人才。“新時代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要自覺肩負起興農報國的使命。”王健表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