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把語文過成生活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3-20  閱讀:次   |
42.9K

  20年前我已認識陳軍老師,他是上海的特級校長、特級教師。近日收到他的新作《我的語文生活》,翻閱之,小有感悟。

  一是喜見教師幸福秘訣。

  《我的語文生活》猶如一條河流,鋪展開陳軍豐富而充實的語文生活——啟蒙、磨課、習法、訪學與立論。“啟蒙”,既有少年時期其父教他讀古文、寫字的經歷,也有從教起步期即全縣開課的光芒時刻。“磨課”道盡陳軍對課堂的情感,磨的是課也是人生。“習法”源于陳軍“喜歡搞點出人意料的東西”的心思,課堂上只言片語,卻如豆漿點鹵之精巧,這是陳軍“點撥教學”的道與術。“訪學”則是語文教師另一種高質量的讀行,走訪全國各地書院,賡續優秀傳統文化。至于“立論”,陳軍從未停止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繼有深度的教、有廣度的學、有熱度的做,此書出版后又給陳軍添了一個有高度的“寫”,用他的話說就是“每次用母語記錄自己思想和情感時,那些撲棱飛起的文字不就是生命重生的樣子嗎”?

  陳軍在“我的啟蒙”一節里講了一件小事,他每次寫作都要打腹稿,“打腹稿是在散步中完成的”。他這種狀態讓我想到“后記”中的話:“把日子過成語文,把語文過成生活,是我越來越明確的追求。”大概只有融語文和生活于一體的教師才會有如此可愛可敬的一面吧。

  二是探見語文大道坦途。

  多年教學中,陳軍一直講授《論語》,從20世紀80年代的“點撥法”研究,到21世紀初“時習論”的提出,再到2014年提出《論語》教育思想的“六義”,及至“疑思問國文點讀課程”的探索,陳軍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精髓化為現代語文教學智慧,“默默摸索一條中國語文教育的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下復雜的教育環境中,陳軍和蔡澄清開創的“點撥法”依然突出。所謂點撥,即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和心理障礙,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在《我的語文生活》中,陳軍對“點撥法”的基本原則,對語文教師實施“點撥法”所需的基本能力與要求都進行了操作性極強的闡釋,甚至細談到可以從學習目的、學習心理、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方面點撥。

  2018年秋,陳軍再次出發,研究“疑思問國文點讀課程”。面對浩瀚的文史經典,他聚焦“質疑思想簡史”,引導學生博覽、精思,著力學生“這個人的成長”。語文教學的大道坦途,必然先接續血脈再傳承創新。陳軍豐富的語文生活,恰恰為其探索與思考提供了源泉。

  三是樂見中國教育精神。

  陳軍讀《論語》近50載,早在七八歲時父親教他誦讀,之后他又“三讀”《論語》:先是讀“字”,在20—30歲,“很認真地研讀了楊伯峻編著的《論語詞典》”;后是讀“理”,又用10年研讀教育教學的基本道理;不惑之年后,他則讀“人”,讀孔子弟子,讀《論語》中的故事,思考“人”的教育問題。而在《我的語文生活》中,處處可見《論語》的痕跡,每一章每一節都恍然看到孔子師生進行教育對話的情景,“我看到活生生的孔子,活生生的學生,活生生的思想”……

  借由此,陳軍開始反思教育:“我們的改革一直是向西方現代學制和課程學習的,這雖然是必要的價值取向,但在借鑒的同時,我們自己原有的東西卻愈加淡忘了。”陳軍沒有止于批評,而是在教學中“以語文學科立校”,學校成立“說文解字”社,開發《長江詩話》《文史哲經典例文導讀》《中學生極簡文學史研修課程》,等等。

  陳軍認為“傳統”有二:一是“傳而統之”,統一于一尊,代代復制;二是“傳而不統”,“傳”是生命所能“傳”,“不統”是“開放式”。生命所能“傳”,是由思想活力決定的。中國教育精神是傳而不統、善思成己。因此,我們都可以創生“我的語文生活”。這恐怕也是陳軍對我們這些教師的“啟蒙”吧。

  (作者談永康系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學院)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