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循證評估,促進課后服務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3-27  閱讀:次   |
42.9K

  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學校辦學活力、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然而,課后服務是否達到預期成效,是否能真正解決“三點半”難題,是否存在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參與課后服務后成長與發展的反饋機制?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國內相關研究多關注課后服務責任主體和過程管理,對質量評估方面著力較少。正值“雙減”工作全面實施之際,又以課后服務示范點建設單位的評估工作為契機,全國教師志愿服務聯盟結合量化與質性方法,對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的34所示范單位開展了循證評估。

  首先,結合研究文獻與政策,采用CIPP評價模型構建科學合理的課后服務質量評估指標體系,遵循適切性、教育性和可行性原則,歸納出評估課后服務質量的3個一級指標:條件保障、實施過程以及實施效果。條件保障主要包括師資隊伍、服務經費、社會參與、制度建設、人身安全等方面;過程管理包括服務內容、服務形式、各方溝通等方面;實施效果包括學生發展、家長滿意度、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等方面,最終形成15個二級指標、53個三級指標。

  其次,依據指標體系編制問卷,向34所課后服務示范點建設學校發放,最終回收1087份有效問卷,其中學校管理者58份、教師234份、家長433份、學生362份,又在問卷分析的基礎上選取10所學校進行深入調研,收集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方案、考核辦法、工作總結等文本資料。

  據調查,各示范點單位已經形成一系列成功經驗,例如實行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過程管理;整合退休教師、家長、學生志愿者、藝體專業人士等多方力量;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服務形式等。但仍有不少矛盾尚未解決:在教師層面,師資力量緊缺,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尤其“雙減”以來課后服務“5+2”的實施客觀上擠占了教師的備課、教研、學習等時間;在學校層面,課后服務經費匱乏、場地有限、名額不足,服務內容與形式的針對性不強,尤其在分層輔導、分類管理、課程體系化等方面亟待加強;在家校社合作層面,部分家長不了解實際情況,對課后服務內容的訴求不一。面對這些情況,學校需要召開家長見面會,讓家長對課后服務有更充分的了解,甚至可以邀請家長走進學校助力課后服務,實現家校聯動。此外,大多數學校會向社會專門機構購買服務,或邀請校外志愿者參與課后服務,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協助進行機構和志愿者的資質審核。

  在總結成功經驗、發現現實困難、了解各方需求的基礎上,學校、政府、社會應當共同作出如下努力:

  第一,以校為本,組建課后服務教師隊伍,進行課后服務課程資源開發、組織形式研究、評價方式探索等。學校應強化教師培訓,提倡教師志愿服務精神,讓教師具備提供優質課后服務的價值觀基礎和能力基礎。

  第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完善課后服務制度建設。學校應將課后服務制度建設總體設計與地方實際相結合,考慮學校地理位置、周邊環境、生源、歷史、文化等特殊性,圍繞學校自身內涵、育人理念、校園文化等,整合學校課程、社團、家長、志愿者等資源,擴充優質課后服務資源,同時設計開發穩定、便捷的課后服務報名系統,以便學生報名、學校編班。

  第三,整合資源、統籌協調,形成政府、學校、社會、行業、家庭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學校既要“走出去”,將校內課后服務拓展到校外,利用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以及企業和街道社區等資源;也要“引進來”,采取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聘請文化、體育、科技、衛健等部門及科協、文聯、美協、書協等組織的專業人員到學校協助開展課后服務活動。

  第四,建立標準,采用跟蹤調研和評定問責的方式促進課后服務質量評估常態化,從而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回歸教育良好生態。(作者朱志勇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