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走好教師專業成長的“凌波微步”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4-11  閱讀:次   |
42.9K

  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教師專業成長,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的那句“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至今仍激勵著教師走向專業成長。今天,我們需要培養與教育現代化相適應的教育家型教師隊伍。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我的主張是走好教師專業成長的“凌波微步”,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樹立成長的凌云之志,二是經歷成長的波瀾起伏,三是見證成長的微察秋毫,四是實現成長的“步線行針”。

  樹立成長的凌云之志。教師首先要有自主成長的主動意愿,沒有自主成長的目標,就不會有自主成長的動力,而這個目標既要著眼當下的工作,又要指向未來的發展方向。不腳踏實地,就會被煩瑣的日常工作糾纏得一地雞毛;不仰望星空,就會陷入世俗的泥淖中無法自拔。我覺得“人民教育家”于漪是我們極好的榜樣。于漪老師小學時在江蘇鎮江親歷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炮火,體悟了鎮江中學“一切為民族”校訓的由來,因而立下了“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的凌云之志,這種志氣賦予她成長為教育家的力量。

  經歷成長的波瀾起伏。一個人的成長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奮斗是成功之父。陶行知在環境惡劣的舊中國辦學,歷經失敗、苦難,但仍然未改變他的凌云之志: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經歷幾經波瀾起伏,才最終磨礪出真知,給人啟示、發人深省。

  見證成長的微察秋毫。教育是個大概念,但是教育人眼中卻要瞄準一個“小”字——要善于微察秋毫。我還記得剛工作時,因為讀了《風中蘆葦在思索》而被作者李鎮西老師打動。李鎮西以一棵思索的蘆葦的形象,記錄他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一些思想火花:一次聯想、一回頓悟、一個念頭、一縷思緒……這些都是鮮活、細小的對教育實踐微察秋毫的真切感受。正如他所說,“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探尋”。李鎮西記錄著許多小故事,故事里有師生的相互學習與切磋,有師生的相互啟發與勉勵,故事里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創新的光芒、成長的足音。我們做教師,當學習他對每一個教育細節敏銳的洞察力。

  實現成長的“步線行針”。對教師而言,自我總結、階段性總結、事后總結、每日一結都很重要。教師要善于在總結中步線行針——通過總結前段時間做得怎么樣、問題在哪里、如何解決,以及下一階段目標是什么、分幾個步驟、如何去實現等,實現對自己的成長進行周密布置。

  央視原主持人崔永元和北京十一學校原校長李希貴有一段有趣的對話。崔永元問:我每次來到這所學校,都覺得李校長在學校里好像沒什么權力。有一回學校舉行成人禮,都是學生自己組織的,說好給校長3分鐘時間發言,校長嫌時間短,就跟學生討價還價,結果也只得到5分鐘的發言時間。為什么會這樣呢?李希貴回答,因為孩子是學校的主人。我們給學生選擇權,不僅是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喜歡的社團,而且是讓他們自己管理學校。許多工作一旦放手讓學生去做,常常會讓我們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創造性方案。

  學生成長是這樣,需要自己步線行針。教師呢?如果時時感到是校長在“逼我成長”,那教師很難有成長;相反,如果教師能設計好自己的成長方案,實現成長的步線行針,成長就會水到渠成。這時候校長角色隱去了,他成了一個設計者、關注者、評價者。

  金庸在《天龍八部》里描述段譽習練“凌波微步”時說,段譽每踏步走一遍,內力便有一分進益,他卻不知這是在修煉內功,“只盼步子走得越來越熟,越走越快”。殊不知,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神功。而我們教師如果做到了以上幾點,就會感覺不到自己在成長,在不經意間練就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凌波微步”。

  (作者陸其勇系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教師發展中心)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